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指: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于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作用
创新思维,就是一种进行创新的思想意识和思维素养,其是一项综合性的素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属于核心素养的一个部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思考积极学习。从目前实际来讲,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偏少,不怎么开动脑筋。通过创新思维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在課堂上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动脑,进行学习。第二,推动语文教学发展,贴近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属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部分,这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让语文教学在新时期呈现出新面貌。第三,优化课堂教学,融入新的元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更高。
二、点亮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2]。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一个汉字、一个词语开始逐步去体会、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思维成长
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广且知识点较为零散,然而小学生分析与探究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在自主复习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是无法提高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据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进行复习任务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在结构性与条理性兼具的思维导图中将复习内容进行优化与整理,促使他们建立起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3]。笔者会先就某一课为例制作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活跃的学习思维,即首先将复习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其中包括生字词、文章描写手法、中心主旨以及主要思想情感,接下来在大家将这些知识内容复习完毕后,笔者便会让他们依照刚刚学习过的内容来自行创作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如此不仅能促使学生得到完整的知识内容巩固,还能从侧面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切实达到针对性与延伸性并存的复习成效。
创造力的培养关键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会迅速在不同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知识进行再创造性,提升了创新能力。
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并鼓励学生多元化看待、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四、启发诱导,有效拓展学生思维限度
有效的启发和引导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细心、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在适当适度的教师指导下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4]。例如,在学习古诗文《秋日》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背井离乡以后,对家乡的无限的思念之情。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往往无法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这种思念之情,而面对学生对诗文的不理解,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在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来移情换位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对古诗文学习的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这种学习方式用到其他学习过程之中,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结语: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突破定势的影响,通过多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J].中华少年, 2018(13):206.
[2]邓婷.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
[3]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14 (7).
[4]郝淑菊.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