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周兴璐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都有极好的体现。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都有极好的体现。另外,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梳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以生为本
        前言:相对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学习内容过多导致无法完整的认知知识构架以及知识体系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搭建自己的知识以及学习体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构架有比较深入的认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用一定知识为基础,进行辐射性思考,通过想象、关联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知识、掌握知识。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拼音汉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拼音和识字。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还不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不能够保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在认真听讲,但是也要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不能太低。利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一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关于偏旁部首的知识点时,比如讲到“草字头”,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板书,在黑板上写“艹”,然后用箭头延伸,画出诸多小箭头,也就是意为由“草字头”组成的汉字都有哪些,可以写“草、曹、英、莹”等汉字,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给这些汉字进行归类。这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上,拼音分为“声母”和“韵母”,教师可以结合板书,在黑板上举例“声母”和“韵母”的例子,并用箭头延伸出来,哪些拼音是“声母”,哪些拼音是“韵母”。这样比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和让学生自行翻看课本的效率会高很多,自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小学生思维较为发散,且想象力丰富,对枯燥的文字材料不能有效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文章信息一目了然,同时也达到了知识网络构建与知识点的巩固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路旁的橡树》一课时,可让学生读出自选的内容部分,当读到“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教师可将关键词标出,让学生将文中建筑工人对橡树的关注、爱惜心理的词汇分别找出,教师一一填写在关键词周围,让学生通过对工人及工程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方面面细致地分析出其心理活动,各个片面知识梳理后将其整合,构建出知识网络。最后将学生疑问、见解一一罗列。让学生在互动、议论中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作文
        完成了习作选材,学生心中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或者想法是杂乱无章的,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成文。学生脑海里装着既定的人或者事物,但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需要找到写作思路,对文章进行构思,避免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文章结构,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流畅、有序、清晰地表达情感。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中,要求学生自由地写一下身边的人或者事物,可以写喜爱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多种多样的情绪。这个要求较为宽泛,学生的大脑中可能一下子涌现出许多可以写的事物。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找到自己想写什么,根据这一取材进行挖掘和延伸。这一事物有什么特点,什么背景,给你的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如今这个事物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再从最深的感触这一点入手,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感触,发生过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感触,这一感触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影响。整个思维导图完成之后,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组织文章架构。
        思维导图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写作架构,一副骨架,学生向骨架中填充丰满的“肉”即可,不再思维混乱,不知从何入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思路清晰,做到授之以渔,将思考方法教授给学生,当学生再进行习作练习时,能够自己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协作架构。
        四、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的梳理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对于学到的知识我们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学生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整理方法。觉得无头绪的整理只会浪费时间,且乏味单调,无法激起兴趣。我们知道思维导图除了不同形式的线条、图案,还可以辅以图画、色彩进行修饰。而且不拘泥形式,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喜好学生随意涂鸦,自由表达。因为多了许多自己的创意,学生会更喜欢且记忆深刻。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单元知识的梳理。你会发现虽然是同一单元的梳理,学生的角度不同,整理出的知识点也不同,有的学生单纯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入手,进行词句层面的整理,有的学生是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还有的同学是从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特点的角度进行梳理,还有的同学是从词语以及自己的读书体悟的角度进行归纳。应该说,每一种梳理都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也表现了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的正确运用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可以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学习,会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记忆,使之从一个词语发展到相连的几个词语,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文章的框架。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6).
        [2]王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祝桂兴.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初探[J].教育评论,2016(3):14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