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早读作为语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提高语文的早读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探索能力等。但目前有些早读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欲望不强,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早读 效率 观念 目标 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这些能力?语文早读课就必不可少,如何用好、用巧有限的早读课,帮助学生在相当紧张的高中阶段,提高时间利用率,这是每个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早读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观念,充分认识早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读”与早读课密不可分,为了充分发挥早读作用,必须端正态度,充分认识早读的重要性。
端正观念应分为两部分:一是语文老师们应在思想上对早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认为学生在读即可,要明确他们读的内容及结果,要在早读上花心思。二是要转变学生对语文早读的态度,须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心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充分利用一天中记忆最为旺盛的绝佳时间,通过诵读、吟读等方式,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树立目标,要有明确的早读任务
本杰明.迪斯雷利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在语文早读课上给学生设定一定的目标、任务尤为重要。每一节早读,老师都应对早读内容有个整体的计划安排,都要有适当的诵读内容,让学生反复读,叶圣陶先生曾说:“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做到对语文有亲切的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早读任务应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与补充,也应结合学生实际,目标任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知识的积累,目标的设定要让学生有信心完成,让他们享受“踮起脚就能摘到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早读的兴趣。
每次早读开始时,老师可在黑板上板书本节早读的任务,给学生明确的早读目标,早读目标包括:1、早读的内容。2、早读的要求,不同的早读内容应有不同的要求,如熟读了解,背诵默写等。3、早读成果的检测,要明确告知早读成果检测的方式,如抽查背诵,默写过关,试卷测评等。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早读,才能把早读充分利用起来,把早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形式多样,丰富早读内容
如果老师长期采用单一的早读形式,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这样势必影响早读效果,老师应采用多样形式,丰富早读内容,调动学生早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早读课可以突破常规的朗读范围,给朗读注入新鲜血液,除了课本上常规篇目外,语文读本上的名篇名段,练习册上的字、词,试卷上的解题方式、文化常识以及优美范文等都可以作为早读材料。早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常规的齐读、个人诵读等,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比赛式朗读、接力式朗读、老师或同学范读等方式以此来活跃早读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语文早读课,让学生真正读出兴趣,读出能力,才能读出佳绩,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叶娟.早读课,语文教师不应放弃的阵地[J]理论经纬,2017、12
[2]、凌燕青.读出效率——论高中语文早读课的优化改进,现代教育管理,2016、2
[3]、何官明.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杂志,2016,8
[4]、王英.多彩的高中语文早读课,实践探索,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