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肖菊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教授学生各种作文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首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难点,因为写作就像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发散思维,拓展素材,脱离实际生活的写作,会失去最本质的根基。随着21世纪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步回归生本化、生活化,通过各色的教学形式,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利用口语交际,锻炼并加强作文写作的思维
        口语交际主要是将自身的思想意识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这种训练过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思维的活跃性,因此自身的写作能力也随着提高。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获得的相应感悟就是最基本的记忆以及潜能形式,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挖掘来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对写作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通过记忆搜索的模式来不断寻求对当前教育教学方式的及时性改革和创新,以此来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语言进行有效的呼唤。学生通过感悟找到了生活中的某种意义或某项价值。所以,经过口语交际可以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真情,对生活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就会有真情实感的表述。
        二、从现实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就没有了写作。把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通过日记的形式及时整理记录下来。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使陌生的变为熟悉的,这样做可以使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结构,以便学生在写写作时能及时取用。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中选取一些素材,指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写作训练。还经常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猜字谜、演讲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教师除了在引导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外,还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三、优化互批互改过程及标准激发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互评互改方法及标准后,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作文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均为4名学生,并由教师指定一名有着较好作文能力的学生为各组组长。要求各小组在一个课时内,就本组各组员的作文习作进行互评互改,在此之前,教师需将本次互评互改的重点及具体要求清晰地写到黑板上,以供学生参照。具体互评流程是,各组内先由每位组员朗读自己的作文,并在组员间传阅,使各组员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标注出其中的错别字及病句等。要求每位组员对其他人的作文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好的,或不好的,或对作者进行提问,或直接评论作文内容。最后再根据重点和要求进行互评互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各组,主要采取鼓励、建议的方式对互评情况汇总成一份总的评语及分数。教师在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权,为其提供更大的互评空间,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评改活动并从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互为理解与分享,真正发挥出作文互评互改的作用。
        此外,在有效评价中提升读写互通。比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出“文章的写作路径”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段落大意,进行文章的分析。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并让学生感受视角的转换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从旅行的工具开始描述,之后过渡到路边的行人,之后扩大到城市的风貌,最后拉远视角,对城市进行总体评价。
        四、在阅读中进行扩展练习,强化写作实践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展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从文章出发,对故事进行扩写与续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主题,学生能够选择继续主题或是选取新的主题,如在《守株待兔》中,能够看到兔子撞上树桩的场景,而再也没有兔子来到。学生能够对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如将兔子比作机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续写、扩写行为进行点评,了解学生的写作思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比如,在《鹿角和鹿腿》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鹿角和鹿腿”中讲述了一只鹿的故事,它迷恋于鹿角的美丽,轻视了鹿腿的能力,经过生死的考验,放弃了虚荣,选择脚踏实地,部分学生在续写中延续了这一观点。可是部分学生提出,鹿角和鹿腿都是鹿的一部分,不能因为鹿腿救了鹿一命,就忽视了鹿角的作用,如在求偶期,鹿需要用鹿角争夺配偶的青睐,学生就根据这一点,对故事进行扩写,升华了文章主题。
        结语: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仿写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并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和方法,以此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美秀.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6(7):44-45.
        [2]李海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3(12):59-60.
        [3]罗夕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