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向刚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可以让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语文基础。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可以让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语文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学好语文不仅仅可以提高个人成绩,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读与写的相互结合,通过阅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练习和写作,将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加深记忆。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尤为重要,虽然阅读仅仅是最基础的课程,但是优秀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读写结合是新课改后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采取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综合性发展。
        一、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来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包含了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两种,而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可以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的方式,还需要学生通过对语境的理解将课文主旨进行归纳。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来了解语境,从而运用语境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阅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一句时,教师在领读时需要将铁罐轻蔑、不屑的语气表达出来,另外在阅读“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时,需要将陶罐那种渴望和平、不愿争吵的无奈情绪表达出来。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在阅读最后一段“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真正意义。
        学生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语境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其次要学习文章结构表达,如“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这句话表明在看一件事情时不能只看到表面,有些东西即使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也有着自身应有的价值。借此,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能学习到如何通过一个平淡的故事来表达一种正面的中心思想。
        二、 教授学生文章摘录方法
        (一) 引导学生在摘录时进行思考
        由于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进行摘录时需要思考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在低年级阶段,摘录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和句子的构成。这一阶段看似简单,却要避免让学生机械摘录,出现缺乏思考过程的现象。在学习叠词时,可以利用寻找近义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利用叠词是为了加深词语情感程度,之后再进行摘录加深学生记忆。在中年级阶段,摘录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掌握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并了解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所起到的效果。到了高年级阶段,摘录的目的则是深刻掌握表达技巧和句子的深层含义。这一阶段的摘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领悟句子、段落所蕴含的深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引导学生在摘录过程中进行想象
        文字既是记录事件的符号,也是描绘画面的语言,更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因此,为了赋予文字生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一边摘录文字,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文字内容,构建美好画面。
        三、将阅读、写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用情感来带动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对写作能力不够重视,在课堂学习中也不认真。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注重读写结合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记录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将写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精心设计,激发读写热情
        读写联动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关注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做到说写结合。
        仿写,借鉴文本再创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养兵千日”,而作文是“用在一时”,没有千日之养就没有一朝之用。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行仿写,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如《三月桃花水》中这句:“风从窗缝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一系列的动词把风写成了人,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人们激动的心情。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写作方法写一段话。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结语: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要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读写分离等弊端来寻找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然后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策略。可以说,观念改变、兴趣引导、方法更新、评价科学是重要的四步,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对于文章阅读训练,写作能力提升产生更多的兴趣,最终保证读写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梅.以读促写,用活“读写结合”的四种方法——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6):81.
        [2]李玲.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情感读本,2019,(2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