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动力,教师想要为学生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中。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故事有着强烈的热情。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性格以及心理特点,有意识地通过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故事情境趣味性强,能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在“角的度量”的学习中,教师利用趣味性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随着图片的转换为学生讲故事。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在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1与∠2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故事驱动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目光
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相对于故事性强的语文是枯燥而又单调的。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我们也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目光,并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需要。如在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我編了故事:“一天,数字宝宝6和7吵起来了。”并电脑出示数字宝宝6,配以声音:“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较多。”“7”马上跳出来,并播放声音:“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通过演示“6”和“7”的争吵,不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
除了课堂简单的情境互动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接龙,由教师说出一个算式,能计算正确的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新的算式,随便点下一名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让教师回答,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添更多机会。
小学生心中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感,教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轻松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对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其知识探究的时候面对熟悉的面孔,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的双丰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把几个能力及性格上互补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中,由学生内部选举出小组长,在今后知识的探究中形成教师对组长负责,组长对小组负责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小组互动带来更宽广的空间,增加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
四、在活动中学习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适合在“动”中获取知识与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数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开展了“小小超市”数学活动,学生将教室布置成超市格局,学生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与购物的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在购物中会直接涉及到加减法的运算,顾客和售货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付钱多少及应该找零多少等问题。因为超市购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学生们对活动感到亲切,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计算,在活动中踊跃交流,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掌握与巩固了知识。
五、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活力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小组探究,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及课堂活力。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小组探究形式,奠定合作学习的高效发展。比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行调查,不同的小组要调查不同的内容,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分别让学生说出调查过程中小组思维及任务的变化,并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针对性讲解,逐渐完善学生的逻辑性数学思维,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长时间的组内合作学生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对抗,一个小组通过自己的讨论设计出一套习题让另外一个小组进行解答,在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同时激发小学生潜意识中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方式挖掘学生更多潜能,促使其为了胜利更好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班级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营造出最佳的数学课堂氛围。
结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围绕学生的性格特点构架趣味、活力的数学课堂,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其大脑的灵活性,进而帮助其树立更好的人生价值观,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OL].学周刊,2019(15):81.
[2]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106-110.
[3]聂颖.基于核心素养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江西教育,2017(3):7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