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合作式学习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着很好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合作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性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日常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还是处于单一的传统“你教我学”形式之下,由此未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那么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加以分析,了解其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会起到怎样的效果。
一、全面了解学生,采取有效分组形式
合作学习是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目标任务的,所以合理有效的分组方式至关重要。老师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同学的长短板,根据各位同学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家庭环境、心理素质、性别差异等基础要素合理搭建能够优势互补的小组平台,每位成员都能各有侧重、各有分工,同时又能团结有爱、平等合作、各展所长,让大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的协作的力量。
二、教师选择恰当的课题、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師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抓住适当的切入点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讲授《生活中的不等式》此文中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举例说明,将比如符号表示特点、不等式概念等知识融合到所举实例中,以期得到更全面透彻的理解,此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进行小组之间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
三、利用微课和微视频的教学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
在信息技术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成例题,通过微课和微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的自由活动时间。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们课余时间的利用和教学,往往中学生们在放学之后不会进行除了做家庭作业之外的学习,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师们应该采取微课和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微课和微视频的制作会让学生们在遇到很难理解的问题时,可以进行对视频的反复观看,知道他们能够理解这道题目为止,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师们在数学的教学中应该用微课和微视频进行教学。
微课和微视频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同学之间传递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于课余时间的把控能力,同时,还能养成学生们在课下及时复习课堂理论知识的好习惯。
学生们往往在课余的实践中找不到学习的机会,因为在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剩余的时间,将一些有用的学习工作滥用,比如说一些学校为学生们准备的平板学习电脑,他们会利用这些设备来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是对老师们信任的一种辜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们养成一种懒惰的坏习惯。所以,在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需要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们的知识回顾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分层设计,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合作学习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章时,教师可分别设置如下三道题目:问题一,求方程式8x+7(20-x)=900的解;问题二,结合日常生活提出问题,如“学校组织50名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共洗了360只碗,其中女同学平均每人洗了6只碗,男同学平均每人洗了8只碗,试问男女同学分别有多少人”;问题三,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结合日常生活,编写一道新的可以运用问题一中的方程式解答的应用题。三道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效地传递基础知识、巩固加深理解、拓展学习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分层式问题将同时出现在小组讨论范围内,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得以从不同层面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探讨,每一名组员积极参加活动,获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五、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的任务完成后,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让同学们在心中拥有小组荣誉感,合作学习不是个人的努力的成功,而是全体成员互助协作的硕果。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能提高合作技能。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最大化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评价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侧重于对“小组”这一基本教学单位的评价,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例如: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小组合作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优等生活动,学困生旁观的情况,在评价阶段,就可以引入“小组捆绑”的评价方式,对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结语:合作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践训练的方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我们需要积极地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开拓教学思维,在课程流程以及环节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卢新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0(7Z).
[2]孙艳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