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初中生化学思维局限性的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全坤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们也愈加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成为了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的重点工作。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即学生思维过于局限。对此,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就必须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而这就极易出现两种现象:其一是由于隔膜感而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其次是因为新鲜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在具体教学中,如若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的陌生感,那么学生的局限性思维也就会得到相应的化解。基于此,以下就解决初中生化学思维局限性的方法作出阐述,希望提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学生会积极的认识和掌握个人感兴趣的现象、原理以及规律。由此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展开探索的动力,同时也是创造创新的源泉。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对此,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这种方式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1]。就情境创设来说,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为学生带来别样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之中唤起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验情境。首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这样的实验视频:在五百毫升的烧杯之中放置了四百毫升的热水,在其中加入一块白磷。同时,在烧杯上放置一个薄铜片,并放置干燥红磷和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提出相应的疑问:“为何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但是红磷却并未燃烧呢?为何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但是热水中的白磷却并未燃烧呢?”这个时候,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再继续播放视频:通过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并注入少量空气。让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为何热水中原本并未燃烧的白磷,在注入空气后却开始燃烧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思维也变得愈加活跃,并展开积极的交流与探讨,有的学生认为热水中的白磷之所以没燃烧,是因为燃烧条件不充分;还有的学生认为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并未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如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调动,思维也得到全方位的发散,在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有效改善学生思维过于局限的问题。


二、展开细致分析,强化知识联系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大部分教师都是简单传授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从一个角度解析问题。而这样的集中式思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这样则能够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变通,而不是墨守成规,如此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则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本节教材仅介绍了水的电解,并未对水的化学性质进行详细的介绍[2]。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水作为切入点,以此展开激烈的探讨,总结出水的性质。如:①酚酞、石蕊在水中溶解,分别形成无色溶液、紫色溶液;②水再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③……通过这样的训练,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还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一举多得。
三、一题多种解法,促进思维发散
        当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掌握,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多途径多解法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够使学生学会“求异”,并逐步形成“求异”的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初三第八单元课题3的4、5两道习题,不仅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还可以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这一原理进行解答,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述解法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多种方法鉴定某种物质等习题来说,其所包含的知识都相对广泛,通过这类习题的设置,必定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愈加深入人心的今天,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化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学生思维过于局限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兴趣、展开细致分析,强化知识联系以及一题多种解法,促进思维发散三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化学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大海.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 魅力中国, 2016, 000(040):101-101.
[2]张广宁.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浅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7):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