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刘恒昆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到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到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初中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以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初中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详细分析当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探索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规律性等,本文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出发,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希望促进学生创新性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同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才会主动探索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信心,产生兴趣。如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时,教师可以不用过多的文字去讲解,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了解什么是相交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深化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有难有易,根据其复杂程度,要求的思辨能力以及出题角度等划分难易程度。学生有充足的基础知识训练还不够,要能自主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研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给同学们教授如何分析题目的本身的性质,从这一点出发去寻找题目信息,解决问题。变式训练也是深化数学问题的一种方式,通过对问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背景的改变,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发散性思维的成长。变式训练非常考验教师的引导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课题完全吃透,提前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应完成任务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题目的自主变式训练。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深化解题步骤的逻辑关系,强调解题步骤的原因。学生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教师要能针对性地深入到每一道经典题目的解法当中,把经典题目当作案例,解析出解题的逻辑,鼓励学生“旧题新看”,尝试新的角度和新的解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变通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清楚,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的途径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要使学生防止出现形成思维定势,要不断创新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思维变通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感受到数学带来的魅力和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例如在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多边形和圆》的学习中,可能会涉及到圆外以及圆内的情况,正是如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求出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加以引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前提条件是激起他们的想象力,只要想象可以实现,那么他们的创造力也能被激发出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想象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进行数学学习,他们通过想象创新,可以将死板乏味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更多的大胆猜想与思考,在讲解一道题目之前,可以先让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我猜想,进而再得出答案。
        比如,教师在给他们教授“四边形”这一类型的知识点时,首先可以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导入课堂。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一些物品是四边形的?它们有哪些特点?如果原本是四边形的东西,突然变成了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这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属于比较创新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记忆瞬时强易遗忘,教师要多对其进行有效性长期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例如,学习长度测量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测量一座楼的高度呢?或者在针对几何问题的讲解时,教师也可设置问题:假如一笔画一个圆及圆心点,该怎样做呢?课堂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问题上要有创新性,启发学生打开思维,这样对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及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罗炳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18):41-42.
        [2]陈刚.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8,(64):66.
        [3]劉军.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析[J].才智,2017(35):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