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羊岗
[导读] 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课堂是实现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改善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探索和创新高效课堂是现阶段教育目标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主要从探索现阶段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入手,探究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的概念,顾名思义,便是用最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最多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开展与实施取决于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和思维。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抽离出来,转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而学生则需要调动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培养自己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从而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习效率。
        一、借用多媒体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针对学科所学知识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切忌教学内容和模式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增添相应的多媒体视频教学,加强教学内容丰富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
        例如,在进行“圆周运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学的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其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且生僻难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物体的圆周运动,如游乐园中做圆周运动的游乐设施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回想圆周运动的特点,并且给学生播放相关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定义的讲解视频,让学生立体认识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与原理,从而提升课堂质量。
        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意愿
        教师应该明白,无论组织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建立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的意愿。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情境教学的手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这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摩擦力》为例,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的动手实验,以此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我让学生将两本书交叉,学生任意将一本书插入了另一本书的书页当中,然后我让学生将两本书分开。学生轻轻一拉,很容易就做到了。接着,我再次让学生进行了交叉,但是这次操作中我让学生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在一起。之后,学生抓住两本书的书脊拉开时,之前十分容易分开的两本书却像是粘上胶水一样,用了比平时更大的力气才将两本书分开。这两次实验中出现的反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很多学生都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摩擦力是有关系的。但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学科思维以及完整的实验探究方案,所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障碍。

此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初步判断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相关内容的意愿。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意愿的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分化教学层次,实现知识内化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实际的物理水平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以表现在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及物理学习的能力上。针对这些差异,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在对物理知识的接受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使得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对此,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理”这一章节时,为实现班内学生整体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首先应当对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班内学生整体物理学习水平偏低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动量守恒定理”的相关概念有一个充足的理解.针对班内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与之进行适当的沟通,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对于班内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应定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和理论原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和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索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教学时,教师应该融合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利用实验让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这两个物理概念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感知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花点心思准备一套实验器具,例如纸带、铁架台、重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等,在课堂上做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目标物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基础学科思维,提升课堂质量。
        结语: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让物理课堂充满激情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侯瑞年.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实现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
        [2]梁晓南.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解读[J].华夏教师.2018(23)
        [3]彭柱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开放式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