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基于数学学科学习逻辑能力要求高以及学科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来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反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兴趣激发难度也比较大。为此本文主要就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
数学学科知识在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办法,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缺乏科学性,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小学生在没有获得愉悦学习体验的前提下,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那么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呢?以下笔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 巧妙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是教师能善于巧妙导入新课,在课刚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眼球,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而然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如在教学《认识钟表》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日常生活,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紧接着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如挂钟、闹钟、手表、电子表等等,让学生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有指针,一类没有指针,只有数字,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非常有助于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深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采用形象有趣、通俗易懂的提问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够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课堂的良好氛围营造出来,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便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提问模式、提问的问题进行仔细的钻研,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具有教学针对性,利用问题将教学内容明示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有更明确的目的。教师要采用形象有趣、通俗易懂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
3 结合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较普遍,这也正好化解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契机。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如果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提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则更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原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在教学《九的乘法口诀》时,我用棒棒糖摆放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我选择9个草莓,摆放成3列,让学生到讲台上观察草莓的分布情况,9个草莓摆放了几列?说明有几个9?可以列出算式吗?实物摆放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新奇感,而且也意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利于学生的深化学习。
4 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教师的舞台,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加之数学知识又比较枯燥,学生就更加排斥数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极为强烈的厌学心理,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基于兴趣驱动的角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教师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频率,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和模拟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中,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 设置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好胜心
小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依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利于激趣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发现,设置竞争情境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利于构建活跃的竞争氛围,开展个体或者小组竞争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学生组间合作,开展竞争活动,竞赛中学生的注意力普遍比较集中,起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经过教学后的检验结果来说,知识吸收程度大幅提升。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事先准备好图形模块,分发给小组,我作为本次竞赛的裁判员参与其中,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段内进行图形拼组,用时短、完成率高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棒棒糖。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小组合作协调,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对有效课堂构建目标实现来说有积极意义。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而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经营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培祝.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59.
[2]廉锦涛.试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5-146.
[3]张佩菊.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师,2018(S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