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王敏
[导读] 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简化数学语言
        摘要: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简化数学语言,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会数学,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需要“语言”这一思维载体。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简化数学语言,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会数学,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一、数学语言的特点
        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其次,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述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二、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搞“题海战术”,根本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对学生数学口头能力培养的重视。
2、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数学课堂也普遍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坐位上听的教育方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来完成的,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不利于作为数学交流载体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数学语言实际教学效果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数学语言能力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不注重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区别,在教学中往往用日常语言来替代数学语言;第二,教师不注重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

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4、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炼。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炼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这两个条件求出。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5、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在课堂中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经历敢想敢说、肯想愿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用准确、精练、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进而有计划地锻炼和提高了数学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明.提供学生言语的空间——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之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周耀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