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如何在历史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做出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前言:历史作为一门蕴涵丰富人文素养的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着积极影响作用。有利于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肩负起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一、 树立历史核心素养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状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历史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详细情况、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只有把握好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于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突发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表面看主要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能够科学地看待历史事件,清楚地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解释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根据这段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详细掌握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教学,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培养自身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培养爱国情怀
但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就不一样了,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最大程度地进行知识的转化,通过多媒体来复制教学,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不一样的音频,视频,使知识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方便了学生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可以播放《鸿门宴》《大汉天子》《鹿鼎记》等其中的一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加深对学生的影响,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科技手段辅助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渗透一些爱国情怀的思想给学生。比如:学习近代民族工业内容时,教师借助“张骞创办实业”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联系当时19世纪的时代背景,了解张骞为了抵制列强的剥削,努力发展工业,挺身而出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引导学生产生出一种尊敬之情,加深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教师要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教师也要注重结合视频和音乐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塑造一个高效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当中。
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相关的视频来开展高效性的历史教学引导工作,有效提高历史的教学科学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根据视频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点以及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历史教师也要不断加深历史教学的严谨度,借助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西汉知识点时,可以播放《楚汉之争》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项羽和刘邦的个人性格特征。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并且积极地进行探讨,教师也要询问学生自己喜欢哪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并且根据探讨的结果来进行课堂上的表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的讨论,积极讨论和探索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印象,引导学生对西汉的历史知识点,思考和探索,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初中生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上课走神,所以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有效地增强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高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寓教于乐,培养史料实证精神
如今,许多讲解历史知识的电视节目纷纷出现,从《百家讲坛》到《老北京故事》等,可以说是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历史大餐。目前,许多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甚至有的教师上课就是念一遍课本,没有更深地讲解或拓展,教学过程索然无味。因此,教师不妨学习一下当前历史节目的讲解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内容、形式上主动向学生贴近,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历史,以真实的史料为基准,体现历史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時,教师可以借学生较为熟悉的《三国演义》进行教学,讲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曹操等人物与书中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历史上草船借箭的真的是诸葛亮吗?”“曹操真的是奸雄吗?”“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充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利用相关资料一一解答。这种方式不仅更具趣味性,还能纠正学生对真实历史的一些错误认知,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精神。
结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实现历史学科的创新设计和优化,积极丰富和践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历史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上述活动,帮助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世界,学会历史的思维方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历史学科思维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全方位实现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荣.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5):27-28.
[2]秦建华,娄乔芳.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