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利用沟通的技巧调动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想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时刻对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的波动,多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整体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新形势
1 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小学阶段班集体是学生集体主义的萌芽,这个阶段做好班级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自觉主动的遵守规则,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还能有效他们的行为习惯,使之适应小学集体生活和学习。做好班级管理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风,做好以团结友爱为荣。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对待学生能够积极好学、求知欲旺盛,还能够促进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学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做好班级管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今社会很多家庭的孩子,在万千宠爱中长大,能够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等不良性格特征。进入学校教育后容易出现不遵守班级规则,处理不好人际交往等情况,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在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中逐步改善不良个性,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以班主任为主体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但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很多小学的班级管理都是班主任直接制定规则,选定班干部,学生被动接受规则、遵循规则。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阶段,已经开始拥有思维能力了,在班级管理中若一味约束和管理他们,只会适得其反,限制他们思想能力及个性化发展。另外,班主任作为成人,三观已经成熟,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将成人的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没有因势利导,无异于揠苗助长。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引导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还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果。
2.2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全面推广,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留在学校教学、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应试教育着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指标也非常繁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满堂灌”的形势,才能完成教学进度。班级管理也主要是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压抑、封闭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天性被压迫,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渐行渐远,长期处于监管刺激了学生逆反心理,排斥班级规则以及班主任,非常不利于班级管理。
3 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3.1 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
当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仅仅要注重维持课堂秩序,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分别与不同学生沟通,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内心的困惑,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班主任谈心,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从而消除隔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说出因成绩总是提升不上去,经常感觉自己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对学习失去自信心,而班主任对于学生表述的心声,应以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应多向班级里优秀的学生请教学习方法,改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且,取长补短,促进自身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获取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学习中,还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勇于面对,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意识到如何完善自我,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正能量,消除负面情绪,进而以最佳的状态学习,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3.2 构建和谐班集体,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新接手一个班级,很多时候班主任容易手忙脚乱,学习、卫生、纪律再加上家校合作等多重问题都需要细细梳理,而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发展并不完善,班主任在上面耳提面命,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更有甚至还会因班主任约束过多而出现暴躁、易怒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成长。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压力重重,但更要承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这个时候班主任不妨发挥好班集体在学生心中的引导性作用,充分借助班组长及学生自身的集体荣誉意识,加强对班级的有效管理。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时大家都会有新鲜感,同时亦有一定的陌生感,而这个时候大家都想给彼此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陌生的环境会一定程度上引起小学生向他人学习和模仿的意识。这个时候班主任要善于指导班组长打造优秀的引领团队,将学生管理的主动权归还学生,化教为引,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看齐,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加上不定期的鼓励,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显著提升。
3.3 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避免以过度严格的纪律去约束限制学生发展。在班级纪律的制定和实施上,把握好大原则,避免以过度的约束限制,导致学生自由受到束缚。对学生行为中一些不影响班级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可以不必加以限制和约束,以个性化的管理思想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使得班级中构建形成积极活跃的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理想条件。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众多的问题,这与学生心理以及成长之间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此时,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约束力,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引导方法的灵活性,这样才能够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邝美娟. 优化班级管理 实施道德教育——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谈[J]. 赤子, 2019(26).
[2]左绪芝. 育才从应对挫折开始——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 000(010):P.83-84.
[3]乔美玲. 浅议如何当好农村小学班主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