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曾燕红
[导读] 作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要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作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要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作为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的一生潜力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教师既要加强知识教育,也要通过班级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缓和班级矛盾,营造和谐集体
        教育教学中难免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矛盾,一方面学校和班主任要放平心态,正确认识矛盾的产生和存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争当矛盾的调节者。在班级矛盾中,师生矛盾、生生矛盾是主要的矛盾。沟通是矛盾解决的良药,班主任在是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做到自然亲切,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矛盾,解开留在学生心中的结。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解开与教师之间的误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了解教师的初心,做到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更好地配合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自身规范,在教学中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给予学生尊重。此外,班主任也要加强对学生之间矛盾的关注,并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双方解开矛盾,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班级同学的良好交往。
(二)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和潜力,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这种特长和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班主任要加强平等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启迪心灵,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爱,从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并与同学们一同参与班级建设。学生通过积极踊跃的参与各类班级活动,从而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班主任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有效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激发潜力和潜能。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人的一生,成长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而班级管理就起到了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作用,为此班级管理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作用。班主任要依托于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来推动集体意识的建立,不断提升协作能力,提升班级荣誉感。在有效沟通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里想法进行了解,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其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的意见,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认识到自身的言行对于班集体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建设。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障碍
        新时期,小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超出了常规,很多行为超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举止。班级管理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同前进,班主任也要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进行认识,并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采取新思想、新思路开展班级教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对教师始终存有敬畏心理,甚至是畏惧心理,内部拒绝和教师的沟通,在实际的沟通交往中也显出紧张畏难的情绪,将教师当成严厉的管理者。这种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影响了良好班级氛围的建立,这种畏惧的心理也成为阻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障碍。

要想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改革以往陈旧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主动作用,打破僵局,通过和学生良好的沟通,积极构建起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主动消除心理障碍,促进班级建设。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规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制度与规范是提升管理实效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班主任要推动合理班级管理规范的建立。班级管理规范对小学班级建设十分重要,在建设班级行为规范时,教师要遵循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成长学习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规范,要符合学生成长,也要关注做到与学校规章的文文相符,此外还要关注特色化。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班级建设管理,而不是约束学生的行为,在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规范建立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内容,要在规范中体现关心和关爱,传递爱的教育。班主任要在班级建设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落实全面发展。
        (二)坚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
        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是老旧的教学思想,新时期已不再适用。教师要摒弃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的这种教育心理。作为班级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将给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此秉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开展班级管理,落实一视同仁是班主任教育的应有之意。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将学生以成绩的好坏进行优劣的划分,在劳动分配、座位安排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公平公正。如果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为此赏罚分明需要落实到班级中去,有鼓励、有批评,鼓励要合适、批评也要适当,同时还要关注语言表达,委婉一些将会更有效,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管理。当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服,班主任教育就将获得成效。
        (三)将尊重作为沟通的前提
        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但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希望得到大人们的尊重和关注,希望获得老师的支持和赞赏,为此班主任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其中,尊重是一种有效的行为,班主任尊重学生,学生就会获得良好的感受,相应的回之以尊重。为此,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氛围,提升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性。
总结
    沟通艺术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更是,作为与学生打交道的教育工作,如何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动,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学生的问题十分重要。小学班主任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意识,并将其应用到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爱霞.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课外语文:上,2016(11):168-168.
[2]潘红梅 . 浅谈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J]. 中华少年,2016(7):30-30.
[3]宁铁玲.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应用分析[J].读天下,2016(19):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