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余萍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音乐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操建立学生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音乐老师在对课程以及学生进行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让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发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能力提升的基础以及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学生们的兴趣需要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共同培养。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让学生们有更强的求知欲,这样才符合初中学生们的年龄特点,也符合规律,使音乐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强制性的行动只会更加扼杀兴趣。对于音乐教育,首要不是传授技巧技能的相关知识,也不是培养造就一个音乐家,而是借助艺术欣赏的活动,来培养兴趣,来亲近艺术。一首歌、一支曲都可以来帮助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们喜欢上艺术,慢慢的热爱艺术。音乐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一个技能高潮的专门人才,而是要音乐的听众。初中阶段,应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提供好的音乐资源,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触碰亲近音乐,从而培养兴趣。
        比如,师生之间可以采取互动的方法。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改变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带领着同学们享受其中。做一做音乐中蕴含的动作,在快乐的音乐伴奏的环境下,跟着音乐起舞,改变学生们的座位摆放形式,利用美丽的画面和一些动听的乐曲,带领同学们去看去听,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让学生们直观的去感受音乐,发挥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属于音乐的氛围,让学生们在其中感悟,乐在其中,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交往,相互合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陶冶情操
        初中学生是接受教育比较快的时期,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音乐课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让其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校园的早晨》时,教师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清晨的校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清晨校园的美景,喜欢上校园。抓住多媒体的教育功能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额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也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初中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情感陶冶。要加强学生的情感陶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

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一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播放歌曲的同时播放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歌唱祖国》是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让学生明白祖国的伟大。这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让学生真真正正的理解《歌唱祖国》含义的同时又懂得爱国的道理。
        三、营造和谐、生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对外界环境也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需要充分抓住这一点,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评价情境,从而将课堂氛围有效的激活出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评价效果。
        例如在《红河谷》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声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比赛,最后教学评价可以从每一个小组的音准、表现力等方面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升。
        四、通过音乐剧表演,提高初中生演绎美的能力
        音乐剧不仅包括演唱、舞蹈元素,同时还包括戏剧等元素,音乐剧表演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并且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音乐演唱也较为简单易懂。音乐剧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完整的音乐剧,随后截取其中较为经典的片段反复进行播放,并引导初中生学唱其中的歌曲,与此同时传授初中生基础的音乐知识与技巧,最后组织初中生对经典片段进行演绎,以此提高初中生演绎美的能力。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初中生播放《猫》的音乐剧,随后可以讲授初中生学唱格里泽贝拉《回忆》的经典片段,这首歌曲的音色如泣如诉,初中生很容易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旋律引导初中生学习这一经典歌曲,并组织初中生亲自演绎这一经典的片段,以此进一步加深初中生对这一音乐剧内容的理解和对其中任务角色的感悟,通过自身的表演充分地呈现其中蕴含的情感,以此培养初中生演绎美的能力。
        结语: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而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情感交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支媛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北方音乐,2018,38(20):151-152.
        [2] 高素芬.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8(01).
        [3]刘锦.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1(3):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