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技能,并促进小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心理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教育理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动画音乐改善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使学生与音乐世界更好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利用动画音乐改善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动画音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倡在上课时使用动画音乐教学法。动画音乐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学校的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使用动画音乐来改善小学音乐教室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小学音乐课堂当前存在有以下问题。①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是作为主持人的角色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而非在课堂的灌输者。如果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用一半的努力获得双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的课程中,老师并不关注学生的主观状态。通常情况,教师教句子,学生唱句子,这严重限制了音乐教育的乐趣和组织性。老师往往觉得小学生很难理解课堂内容的设计,因此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便固化下来。有时小学生有新奇的想法,但在向老师反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积极地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
②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学方法,这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老师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及时分析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使学生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③学习内容趋于形式化。形式化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提高学习内容的丰富形式,这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缺乏对学生的拓展教育,使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堂课过后,学生们只记得音乐作品的旋律,而没有拓展到更深的层次。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而且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利用动画音乐提高基础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过程的兴趣。特别是,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建立有趣的教师介绍链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前的兴趣,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为了在正式的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课堂游戏。老师从教室里随机挑选学生,来到教室的前面,看着黑板,检查数字,其他学生从第一排座位开始阅读今天的歌词。然后,下一个同学赶上上一个同学,读歌词。那些赶不上的人去同学那里上课大声朗读歌词的有趣活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大声朗读歌词,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歌曲,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检查选择动画音乐曲目的合理性。动画音乐曲目的选择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年龄和理解水平而定。否则,赛道的难度可能会影响整体训练的进度和效果。在选择动画音轨时,教师应注意适应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爱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经常看到的动画资源(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歌词的记忆力,同时了解动画角色的力量,完整性和奉献精神。
最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挖掘。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识字能力,重点是提高教育活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课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特质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以使教学活动最适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音乐水平。为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积极发挥主持人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老师可以使用小学生的这一功能进行音乐教育,并使动画音乐进入小学的音乐教室,并且老师通常会有一些可以收集教育特征。对动画音乐进行分类后,它将显示在教室中,以进行中等教育。这不仅可以振兴教室的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关注。在动画音乐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通过更充分,更具体地了解他们传达的情感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成就。
参考文献
[1]彭东成.动画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8,(32):133.
[2]王艳华.小学音乐课堂引入动画音乐的相关教学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40.
[3]苗芳.动画片中学音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探索[J].读与写,2017,14(27):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