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健美肢体、愉悦身心的多项功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以及智力开发、情感陶冶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小学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教学存在重重问题,导致舞蹈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文章也将基于小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析,找寻何时对策,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舞中感受美,舞中内化美。
关键词:小学舞蹈 存在问题 教学对策
小学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美的高度凝练,对学生的气质美、心灵美、形体美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但目前小学舞蹈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不高,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舞蹈课程设置不被重视
素质教育虽然提倡全面发展,舞蹈教学虽然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但长期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并没有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音乐课节数来进行舞蹈教学。有些舞蹈课程设置甚至成为了“摆设”,并没有有效的被实施。对舞蹈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舞蹈课程“形存实亡”。
2、舞蹈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舞蹈教学需要配备一定的设施设备,包括完善的教学用具等。如舞蹈教室、
镜子、音响设备、地板、演出服装等。但就目前的大部分小学学校而言,很少有学校拥有独立配套的舞蹈教室,大多学校的舞蹈教师都和其他的附属教室一起使用,从设施设备的环境上无法保证学生的舞蹈学习,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1]。
3、舞蹈教师水平有待提升
舞蹈教师是舞蹈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育实
效。但就目前的小学舞蹈教学课堂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舞蹈知识,但舞蹈专业技能与技巧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
4、舞蹈教学模式不够有效
目前的小学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化”,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开设
几节舞蹈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很足中让学生直接通过模仿方式进行舞蹈学习。这样很容易降低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机械学习的过程中舞蹈素养发展也不够健全,无法有效达到舞蹈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舞蹈有效教学对策
正如上述所说,目前的小学舞蹈教学课堂大部分都呈现“无效”教学状态。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就必须在舞蹈教学中“对症下药”,针对问题,探析有效解决对策,以发挥舞蹈作用,让学生舞出美感、舞出艺术、舞出精彩。
1、强化重视程度,“形存实存”舞蹈课程设置
小学学校必须重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要敢于冲破应试教育的师傅,积极响
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将舞蹈教育放置在学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开发舞蹈教育,为舞蹈教育提供有力的环境[2]。
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确保舞蹈课程课时数目,并且通过监督、打卡、
记录等方式保证舞蹈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有序进行,避免占课、舞蹈课堂形式化存在等问题;其次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能加大舞蹈教育经济投入,丰富舞蹈设施设备,充分利用舞蹈资源等,从环境上保证舞蹈教育顺利进行。
2、提升教师能力,“专业发展”提供教学保障
上述我们也提到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舞蹈教学的效果。为了
从师资队伍上为有效的舞蹈教学做准备,小学学校和舞蹈教师本人都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
学校应当改变过去“兼职”的舞蹈教师结构,注重引入具有专业能力的舞蹈
教师,丰富舞蹈教师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应当给学校内部的舞蹈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能够及时获取新咨询、新资源,跟上少儿舞蹈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的舞蹈专业能力。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培训,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要在学习、培训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表演以及排练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以及艺术修养,为进行有效的舞蹈教学做准备。
3、创新教学模式,“多元教学”绽放舞蹈精彩
教师要注意创新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舞蹈学习体验,从实际教
学中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舞蹈是用肢体和节奏来表现情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舞蹈的特点,利用多元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2]。
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利用音乐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展开
想象。让学生在对应的音乐情境之中舞出情感,舞出旋律。如在学习《春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听音乐,掌握节奏,让学生跟着音乐旋律想象春天的样子。如小河流水、柳树飘扬、蝴蝶飞舞···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想象去理解相关的舞蹈动作。
再如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艺术帮助学生理解。如“向前团身抱脚”这一动作,教师可以称为“小鸡蛋”;如“地面双腋腿下后腰”可以成为“小青蛙”,既方便学生理解,又让基本功训练充满趣味。
4、学科有效融合,“学科联系”延伸舞蹈课堂
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学科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做
的就是找到舞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适当的延伸拓展,实现教学融合。
如教师可以将舞蹈与体育相互融合,让舞蹈作为体育课堂的一大教学内容。如让学生进行健美操、啦啦操等,还可以利用舞蹈来纠正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不良姿势,实现体育与舞蹈的双向融合。
5、开展课外活动,“实践参与”强化舞蹈体验
为了改变小学舞蹈课堂课时数较少这一现状,实现舞蹈“第二课堂”的开辟。
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舞蹈学习、舞蹈锻炼,加深学生的舞蹈学习体验,给学生参与舞蹈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舞蹈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徜徉,感受舞蹈的致命吸引力。
如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部组织“舞蹈社团”,鼓励一些对舞蹈充满爱好的学生来参与;如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舞蹈艺术节”,让学生们基于舞蹈所学进行舞蹈表演等,都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教育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价值。有效解决小学舞蹈教学现存问题,在“转为危机”中引学生走入舞蹈世界,让学生在舞蹈中实现心灵的发展、思想的升华,成为“小艺术家”。
参考文献:
[1]许朊薇.小学舞蹈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19):114-114.
[2]赵斯洁.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