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就是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思想之一。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教学思想已被纳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德育课程是培养和塑造小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课程。幼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幼稚,而且更易变形。通过生命教学,必须对小学生产生更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本文以生命教育理论为基础,对小学道德法治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应试教育”下,小学德育作为“非应试学科”已被教师,学校,家长和学生长期忽视。但是,“德育至上”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的重新定位。如何通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品德课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对错观念,以及真理,善良与美的品质,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题。小学德育课程。道德和法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则,法律和社会道德,提高其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在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条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促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现,优化小学生的绩效表现。接下来,作者从生命教学的目标,生命教学的内容和生命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道德和法治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实现生命教育。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小学德育与法律教学的基本方向,它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只有通过设定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通过生活中的榜样真正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思想。为了设定生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全面分析道德法律书籍的内涵,分析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需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师还应综合考虑各章和单元的内容,并合理选择教材中包含的内容。这是因为每本道德和法律教科书都需要考虑绝大多数地区和学生的需求,而教育部门不能充分考虑每位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必须“重新开发”道德和法律教科书,并参考教学参考来设定生活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促进实现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小学生应接受的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教育内容。在面向生命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选择面向生命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生活情境和生活问题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可以不断思考道德的具体内容。和法治课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在真实,熟悉和友好的环境中会感到非常舒适和放松,他们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
他们越年轻,影响就会越大。为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师必须注意生活资源的开发,并要求学生讨论如何保护人身安全和增强安全意识。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此外,教学内容与课堂提问紧密相关。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面临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来激活和优化学生的思维纽带,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基于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中产生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孩子对社会和自然充满好奇,不喜欢局限于教室。道德和法治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探索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已被定义为最基础的教学活动之一,而开展这种基础教学活动的初衷是实现面向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道德和法治知识,在实践中优化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长为遵守法律纪律的好公民。。值得注意的是,以生命为导向的道德法制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灵活性。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认知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理解和教师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方法。结果,大多数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内容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落后教学观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做好德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理想价值观,专业能力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综合素质。
简而言之,以生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律课程需要每位教师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哲学精神,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入手,从而使道德和法律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另外,为了贯彻生活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从生活的教学评价,功课和教学方式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照松.是谁拨动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6):12
[2]张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学方法:浅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J].学苑教育,2017(11):84-85.
[3]吴宁.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当代职业教育,2017(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