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小学班主任中的几点感受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阮建国
[导读] “班主任是什么”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
        “班主任是什么”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班主任是什么?教育型的管理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监督者、心理工作者、示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
        第一,班主任是管理者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班主任是执行者。根据班规制定评优表(操行),考评孩子们一周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周后由执勤班长汇总,得分最高的当这周的新成功好少年(如果他已经获得过,就依次看下一个。)得分位居前十五的,奖励一颗五星。一学期获得五星最多的可以评为新成功好少年。
        除此外,班主任还应做到:
        1、完善班干部队伍。创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入了新鲜血液,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2、做到事事有总结。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积累宝贵财富。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校对班队会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除此之外,我还开展了厨艺大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相机进行了文明礼仪的教育)、为你献歌、寻找春天……
        第二,班主任是平等对话者。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
        第三、班主任是心理工作者
         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班主任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们。生病了看医生,鞋子坏了拿去修补,受了点儿小伤带去敷药……以此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跟他们做朋友,平时下课了,待在教室里待会儿,和他们聊聊天,你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有的孩子贪玩,爱打乒乓球,经常上课迟到,我不批评他们,只告诉他们,下午放学乒乓桌前比赛。打得赢我,今后作业做好了可以打,打不赢我,先搞好学习。(孩子们很喜欢跟老师玩),师生距离拉近了,贪玩乒乓球也制止了。
        第四、班主任是监督者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骨心,让学生各科均衡发展。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平等对等任何一科教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除了是润滑剂,还是后备军。时时盯着自己的班,盯着自己的几个老师,盯着班级课表。
        第五、班主任是示范者。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班主任投入的热情有多高,那个班级的成绩就多好。比如布展的绘画作品你怎么样强调,运动会各个项目你怎么样训练,出场式你是否精心设计……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一样。(比如:我们这几天的黑板报、布展的绘画作品上交数量、以及今天将要完成的教室文化。)我们都在比较。
   第六、家庭教育指导者
   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认为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把握首次相识机会,打好沟通基础
        中国人的定势论告诉我:“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家长们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很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新老师,以便确信是否能真正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所以,召开好第一次家长会,是让家长信服你;二是让家长愿意接近你。这样,就让家长觉得我是个有工作能力、可信任、又很随和的细心的老师,即便以后工作中有少许闪失,他们也会谅解,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理解中建立信任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要让家长通过这些行动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家长充分相信你,觉得把孩子放在你手里放心,从而支持你。还应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