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刘丽江
[导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幼儿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很多事情没有准确的认知,所以幼儿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现阶段,幼儿教育行业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部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导致幼儿园出现虐童现象,加快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培养的落实,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以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优秀的幼师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文素养;幼儿教育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具有职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包容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品质都需要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前提,人文素养是后天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
        1、与教育目标相矛盾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职业技能的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学前教育在教学中偏向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学生也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放在首位,人文素养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致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徘徊不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
        2、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意识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成绩比较看中,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意识不够,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将人文知识融入课程的意识,对学生的教授只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没有涉及到人文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缺少一定的认识,教学考核的标准,也是以专业成绩为主,对学生素质教育中所需的敬业精神、师德教育、诚实守信等没有涉及,导致人文素养的培养缺失。
        3、学生知识水平受限
        学生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不够,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意识,思想上还有没有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在专业学习的压力下,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做准备,忽略了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策
        1、课程引入人文素养
        (1)教师应重视文学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的运用
        文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心,填补学生的精神世界,文学需要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以及情感,具有艺术教育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文学作品这一方面的特性,在其中融入人文素养知识,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与文学相关的必修课程有幼儿文学、大学语文、文学作品表演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时,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人或事的全新认识,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综合的评价,认识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以及它的对立面假恶丑。在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对事物的看法。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在人文素养教学中,需要各个学科老师的参与,在各自的学科中,进行人文素养教学的渗透,发挥学科的教学作用,全面实施人文教育。
        (2)非正式学科人文教学的渗透
        学前教育学生会有一些非正式的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程进行人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意识的渗透人文内容,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到人文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3)实践课程中人文教学的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很多的社会实践课程,包括了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企业实习等,这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之中,社会实践课程也是人文素养教学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会有更好的理解,学校要与校外企业或者是公益性组织进行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践基地,实现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机制,在学校内部,实现学生团体的育人作用,对党组织、学生会、班级、学生社团等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社会类课程中人文教学的渗透
        在社会类的课程中,将人文教学进行融入,例如,礼仪课程中,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口语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社会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对幼儿的认识,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关爱幼儿、尊重幼儿,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课余组织各种文学讲座、专家讲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活动,就社会焦点问题,展开讨论,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构建人文素养培养的新格局
        人文素养培养的全面开展,需要学校上下一致的态度,以学校领导为主导,教师为实施主体,学生为执行群体,上下一致做好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开展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开展人文素养学习。形成人文素养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人文素养教学;社会实践课程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教师应发挥学生思想引导者的作用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00后,00后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情也非常的有主见,思想开放,具有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一代,教师要针对00后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于00后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较好,会有一些的娇气,所以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对幼儿有很好的耐心和尊重,对幼儿家长具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可以与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内心变得足够强大,可以应对社会上的压力和现实。
        (2)校园人文气氛的构建
    校园的人文气息使学生具有最直观的感受,精心建设校园的人文景观,营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教学环境,以校园的人文环境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让人文教育随处可见,学校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节活动、运动会,锻炼学生的身心,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使用黑板报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以励志、创新、爱心、感恩为内容,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人文教育的渠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人文素养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氛围的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人文素养教育所要重视的问题,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室,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乐观的态度,完善建设学生的心理,正视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结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高贵的品质。根据学生自身的优缺点,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教学课程中融入人文理念,采取协调教育的方式,与企业建立联系,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校园内部开展各种活动,营造校园的人文景观,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人文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姚光红.人本主义视角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0):22-23.
[2]宋美晨.谈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J].才智,2018,(8):118-118.
[3]李兰芳,王晓丽,康静,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历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74-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