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并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本文旨在探索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激发、树立并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发掘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养成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时强调:“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指导下发布的国内第一部聚焦网络安全的专题片《第五空间》中提出“网络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间,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网络安全威胁,我们能否找到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密钥?”。网络安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网络安全人才的竞争。如何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领军者”应从高中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及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养成做起。
二、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策略
“实践出真知”,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起其社会责任意识,就需要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对具体知识的应用,加深对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特点,从学生的本位出发,以知识学习为辅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逐渐强化自身的社会意识完善核心素养。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宣传健康上网、甄别优劣,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以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课为例,采用现在网络信息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将学生分为网络警察、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作家代表、演员代表5个小组。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当前网络信息问题),教师向大家讲解网络道德规范和当前已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各代表队就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提建议,教师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靠大家,全部人员一起宣誓(做一个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2.以“信息课程”为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网络信息侵害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鉴别技能。
以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为例,请同学们以信息安全为切入点,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一张中学生自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电子报刊。根据电子报刊的设计步骤。首先,确定主题“文明上网,从我做起”。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主题,网络在塑造这你们,你们也在推动着网络的发展。
所以,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任务分配
①信息安全相关图片
②网上道德规范
③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④信息安全危害
⑤电子报刊制作
通过小组内互助完成任务,由小组内成员推选一位发言人说说具体的某一方面问题;其它小组来补充。教师总结点评小组的协作成果,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归纳总结并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多方措施并举,加强高中生正确分析、分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有效利用蓬勃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增长知识、健康成长。
以沪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一课为例,小组讨论:中学生网络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现象?列举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以及中学生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分析。
(1)网络暴力现象盛行,其中主要是网络谩骂现象突出。如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教师总结:网络语言的不文明行为反映出网民的“网德缺失”。
(2)网络隐私问题思考:在网络生活中那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列举常见的个人隐私。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地铁吐痰男遭人肉搜索视频
案例二:重庆某学院大三学生被人肉搜索,被迫休学一年。
思考:人肉搜索,到底是侵权还是正义?
教师总结:“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维护正义良知的“道德审判”;另一方面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网络暴政” 。言论自由是我国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行使权利时应当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网上言论不能触犯法律法规,不能侵害他人正当利益。
(3)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重点分析网络游戏成瘾带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分析网络关系成瘾忽视了现实环境中的人际交流以及中学生网络问题。
教师总结:别让网络绑架了我们!别让网络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三、总结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应该时刻摆正心态,明确上网的目的是辅助学习和生活,认清网络的工具性,切忌被网络支配。在面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时候勇于拒绝垃圾信息对自己的侵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理性分析网络信息,甄别优秀网络信息为学习及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