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环日记是针对学生或者是提起作文就害怕,不愿动笔;或者写作无素材,写作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或者是写作时不会处理素材,素材无新意,不典型,甚至错误的;或者是虽有千言万语却不会表达,语言干瘪,没有表现力等困境,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循环写作,循环批改,整体上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喜闻乐见的举措。
【关键词】循环日记 阅读观察 材料 创意表达 多元评价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看到题目就不会写,不会动脑,写得慢,甚至不写;或脑袋空空没素材,写来没重点,字数凑不够;或全文没逻辑,全是流水账,不知其所云时,循环日记以她独特的魅力,给这片干涸的园地,注入活水,助力孩子们得以汩汩甘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好循环日记这个抓手,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呢?
一、阅读观察,厚实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没有积累到素材,只会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写作时就不知如何下笔,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物可言,有话可写呢?
(1)圈点摘录,积累素材
①圈点勾画教材,牢记于心
我们每册语文教材有二十几篇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是通过实践层层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可供借鉴之处颇多,学生通过阅读书本,老师的引导理解,然后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那么在每个学生的大脑里就有了二十多篇的范文,只要我们的学生加以拓展联系,那么一个学期写作区区的几篇单元习作就不在话下了。
②摘录文学名著,日积月累
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有二部必读书目,四部推荐名著。每本名著,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也必然是所选作家经典之作。经过岁月的变迁,更是值得我们去阅读,感悟。
(2)留心观察,收集素材
①发现触点,记录点滴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即使是相同的故事,它们的主角也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有情人,有思想的人。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那些能触发自己感情的人和事,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随时记录自己瞬间的感受,写出自己独特的感触。
②关注媒体,记录典型
“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文章本来就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在作文中以社会热点素材来写作,一直受到青睐,读之让人津津乐道。
二、用好材料,务实创新
日记是思想情感的语言书面呈现,就如同盖一座房子必得要使用砖瓦水泥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一样,好的材料往往决定了房子的质量,相反,使用劣质材料不仅会影响房子的质量,还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那么日记里要选择什么材料呢?
(1)关注自我,身边写起
学生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用本子记录下来,周一始周五止并对其进行批改评点,这就是循环日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循环日记正是基于这点,给广大的学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真情实感的机会。学习上的苦与乐,家庭里的喜与悲,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演绎。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留心他人,选择典型
在进行循环日记写作时,有时自己确实无话可说,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别人身上得到启示,自己也会有所感悟。循环日记周作中每个小组有5篇,周五写作的同学可以参考周四同学写的,以此类推。化难为易,小组中A类生的日记可以给B、C类的学生以启示,以借鉴。写作中,安排A类生先写,B类生次之,A类生最后写。仿照优秀者的日记,你的日记也会变得优秀。如学习了七下第一单元,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围绕心目中的英雄来写。初中生富有朝气,敢于梦想,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会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在写日记时,就可以有选择写作,可以写科学家,也可以写艺术家,亦可写政治家……。
他们的事迹很多,我们就要学习课本或同学的日记,选最有代表性的来写。
三、创意表达,抒写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那么在循环日记中如何教会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呢?
(1)个性表达,语言出彩
①巧用修辞,扮靓语言
修辞手法在初中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它们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使语言富有文采,使表达的观点入木三分。
②妙用句式,美化语言。
妙用句式,长短参差,骈散结合,能美化语言,增强亮点,使循环日记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模仿借鉴,结构出彩
我们每个学期阅读了那么多的名家佳作,其中可借鉴之处,不可谓少。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可以模仿借鉴一种训练形式——格式仿写。或仿照题记,或仿照书信体,或仿照小标题分段统领式。如学习了杨振宁的《邓稼先》后,可以让学生仿照小标题分段统领式的写三个小标题结构循环日记,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可以让仿照课文按照地点的变化进行循环日记的写作。还可以对标题、开头、结尾等进行仿写。这样的日记,学生有课文的参考,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日记的畏难情绪,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又强化了学生的能力。
四、多元评价,升华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循环日记评改是日记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进一步提高日记写作水平。
(1)批注式评价
批注的内容是学生针对所写的日记,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旁批处写出习作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评价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如评价可以从日记的题目、开头与结尾、过渡与衔接等结构上的批注,也可以就日记中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批注。评价要一分为二,肯定鼓励为主,批评指正为辅,学生只要能坚持按照这些方面批阅日记,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其日记写作的能力。
(2)量化式评价
量化式评价就是学生对所批阅的日记采用分值进行评分。评分的标准细则由教师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来制定。制定的评分细则既要能有效地量化评价日记作品的水平,又要能对学生的日记创作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经过讨论研究与实践检验,我们制定了五个评分项目(内容、语言、结构、字数、卷面等各权重分为10),按照中考标准进行评分。
(3)分享式评价
分享性评价就是定期把学生优秀的日记作品拿来共同学习分享,落实了日记写作的时效性,能持续激发学生日记写作热情。分享评价是既对优秀习作的肯定,也是对后进的鞭策。在日记写作中,我们每个星期五都会以班为单位进行一场优秀日记作品分享会,选出若干篇优秀日记在全班宣读,然后师生共同评点日记作品的优劣,细细咀嚼,慢慢吸收。每两个月,我们会从实验班的循环日记作品中遴选优秀的日记习作,整理好装订成册,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写作成果,也方便学生传阅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循环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用好素材,有创意表达,张扬个性,体现价值,有效地提高集体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以此为抓手,有效引导,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蒋静娴.《循环日记,让学生不怕写作文》[N].中国教师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