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读课教学的思考 ——以《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石锐
[导读] 自读课文是部编版教材中重要的一种课型
        【摘要】  自读课文是部编版教材中重要的一种课型。在区别与教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如何能真正地发挥自读课型的功用,既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大胆自由自主地学习,又能提高自读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是笔者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自读课型    自主高效   多问连读  话题引领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的,?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 “过去的阅读教学课型几乎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老是那一套反复进行,学生能不腻味?”为改变这一语文教学现状,2017年9月,全国新初一的中学生迎来了统编版教材。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格外重视阅读教学,尤其凸显了教读和自读的区别,课型定位上做了调整,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增加“课外阅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应运而生地,对教师而言,是对新的课型结构的研究。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能够真正的实现自读课文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能够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着以分析性精讲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如何通过教读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在自读课中将这些方法和知识进行积极主动地运用,从而更好地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面对的一系列新挑战。我认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心钻研,大胆实践,积极总结。
        本文就以我所执教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为例,对自读课型进行探讨。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介绍相关知识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他“连续12次获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项——银河奖”,他被无数科幻迷质疑为“外来文明遗落在这里的存在”。他就是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欢迎来到他的科幻世界——《带上她的眼睛》。
1.【屏幕显示,教师简介作者,学生做笔记】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2.【屏幕显示,教师简介文本知识】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3.【屏幕显示,教师简介作品风格】
   《带上她的眼睛》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1999年10月刊,并荣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小说的视角独特,把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以唯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用清新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二、积累雅词美句
【屏幕显示】
1.积累一组科学表述的词汇
覆盖    高频   点缀   合拢   铁镍  炽热
2.积累一组人物描写的词汇
娇小   浮躁  闲暇   迟钝   蒙眬  心有灵犀   不期而至   天涯海角
三、训练文意概说
1.【屏幕显示】快速浏览全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我们浏览课文和概括中,不难发现:
【屏幕显示】以“我” 见闻为主线
                 以“她”故事为暗线
             一前一后终交融
                双线并行起波澜
四、赏析构思巧妙
        作者没有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行文,而是善于制造悬念,多处埋下伏笔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这样的构思之巧,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屏幕显示】话题:此处的构思用得妙,妙在……
【预设】(一)设置悬念
例子:“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小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带上什么眼睛?”“带上谁的眼睛?”“眼睛怎么能带上?”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会随着自己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接着往下读。
(二)伏笔与照应
例子: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屏幕显示,伏笔的相关知识】
伏笔,指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他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顺势让学生再找几处伏笔与照应。
        请同学们再去文章中找一找伏笔和照应。
(三)运用巧合
例子:1.“我”是在万般疲乏中带上“她”的眼睛,而“她”的独特恰好可以给长久麻痹于物质活动的“我”深刻的影响。
      2.“我”在平凡的工作快要淹没旅游的记忆时,又在一幅壁画的涌入眼界时,幡然领悟,恰好知道一切真相的主任在办公室“等待”“我”的到来。
【屏幕显示】本文用到的构思手法:
             悬而未解激兴趣
             潜伏似闲起暗示
             照应一呼显深度
             再添巧合更严密
【屏幕显示】这样的构思:
                 让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
                 让小说的内容曲折生动
                 让小说的人物鲜活丰富
                 让小说的主题突出深刻
                 让小说的效果震撼人心
五、品析人物形象
【屏幕显示】评析:请结合具体的语句,为小女孩写几句赏析文字。
【教师示例】这是一个真实自然、情感丰富和热爱生活的美好生命,看到花时,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在旁人眼中的平常之物、平常之事,在她眼里是惊喜,是激动,是兴奋。但被永久地禁闭在地心,孤独到极致,也残忍到极致。但是她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有着无私的献身精神。那句“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让我们看到她的毅然决然,即使是在那么封闭压抑的世界中,女孩仍然平静地选择接受;即使是在那样的孤独与恐惧中,女孩仍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岗位;即使面对的是绝望与死亡,女孩仍会心怀希望。作为个体的人,她的确很渺小;但作为精神的人,她拥有挺立于天地之间的伟岸,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体现自读课型的几个特点:1.学以致用。运用之前训练的阅读方法——浏览法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只需要用话题来引领,让学生进行高效独立的阅读。2.学而知新。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对这篇小说结构布局的赏析。学生可以以旧知促发对新知的探索和理解,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3.以读促写。自读课留给学生更多的、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课堂的微写作。评析性的写作训练,既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解读,同时又能够规范学生的阅读的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