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演讲稿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张金贵
[导读] 作为中学语文写作重要题材之一的演讲稿,在对其进行教学时
        摘要:作为中学语文写作重要题材之一的演讲稿,在对其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表明演讲稿这种题材的作用及适用场所;其次,需向学生根据人教版系列课本向同学们介绍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写作框架及相关论点阐述的写作技巧,明确其面向的听众、语言组织需注意的事项、主题的表达等教学内容;最后,还需将理论转化为演讲实践,对学生的声音、肢体、情感等方面再进行逐一深入地指导。
关键词:人教版;演讲稿;论据;论证
        人教版系列教材中包含3篇演讲辞,在“表达与交流”环节也开设了专题演讲活[1]。在2017年教育局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2],学演讲,会演讲,提出的观点要鲜明,支撑材料要充实生动,情感要充沛,表达要有个人特色和感染力,论据要有说服力。在中学开展演讲教学时要顺应该文件要求,以此为纲结合学生的特点据实教学,本文总结了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写好演讲稿。
一、观点要独特
        优质演讲稿在文章观点的提出上要有新意,要能体现演讲创作者自身对演讲核心主题的深入思考。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其一,可从常规演讲核心观点的对立面进行思考,通过逆向思维的推导模式,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如马云曾经的一场演讲中提出“懒惰的重要性”的观点,打破了人们对“懒惰”二字的刻板印象,他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许多器具如汽车、电梯等器具发明的原始动力,其实是来自于人们的懒惰来支持其论述的观点,拓宽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而成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其二,针对演讲的核心主题,拓宽其支持主题观点的角度与宽度,如学者展开物理学识型的演讲时通常会将从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出发,使角度和形式更倾向于报告,而伟大物理学家霍金在进行演讲时,却提出了“我们的宇宙世界是何以开始的”这一创新性话题,瞬间引起了非专业人士对本次演讲的注意力,即使内容中仍旧涉及生涩难懂的物理专业知识,观众也觉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其三,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演讲稿写作技巧,还需带他们欣赏过往精彩的演讲稿,以便其汲取其中经验,形成自己对演讲核心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优质演讲稿除了提出的观点要独特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之外,在论述支持论点的内容时也要做到有理有据,前后贯通,省略得当。

首先,在内容的顺序上,通常会依据时空、逻辑等顺序进行展开,有主有次,大小论点互相支持;其次,在内容重心的安排上,一些演讲者会采用停顿、故意“话说一半”来烘托主题,也会以频繁使用相同的词语来提醒观众演讲的重心;最后,整篇演讲无论是内涵还是观点的表达上,都是让观众感觉到有扎实内容的,演讲涉及的论点是经得起推敲且能引起其情感共鸣的。一些演讲者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通常会在结尾处对演讲核心进行总结和升华,或适当留白引发观众思考。
三、取材贴近生活
        演讲稿论据的取材贴近生活的好处有二,一是足够真实,能够还原内容实际,引发听着共鸣,一是能够增加演讲观点的信服力,引发听众情感观点倒向演讲者。优质演讲稿的主题不应该是说教,内容不应空泛且空洞。如,我国首获诺贝尔奖的文学家莫言,其在获奖时发表的演讲稿,无论是标题《讲故事的人》,还是内容观点的取材上,都十分简单且贴近生活,将抽象的道理转化成日常写作的小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让听众在聆听时自行体会,感受倾听的乐趣。
四、逻辑缜密,语言独具特色
        演讲稿不仅考验演讲者表达自己情感、观点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考验其思维的逻辑性。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前后论点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内容安排要逻辑缜密,宏观和细节都要有所涉及。可灵活使用论述、抒情、描写等手法,并根据演讲听众的特点对采用的技巧进行调整,同时融入修辞的运用以求表达的精准,避免因话题过大、情感虚化严重而存在局限。如,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周瑜选手就将聚焦细节做到了极致,演讲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描写灾民送出的三张大饼上,配合表情和语言透露的情感,为听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二)语言独具特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米雷特”[3],一千个演讲者也将赋予演讲一千种语言表达特色。这说明演讲时的语言风格取决于演讲者自身的性格特点,或朴实亲切,或慷慨激昂,每一种都拥有着不同的听众,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向学生强调这一点,鼓励他们在勤加练习和积累经验之后,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有些演讲者甚至会在开篇,根据场地的实际,就地取材活跃气氛。有些演讲者善于在结尾处故意只说一半,给听众意味深长之感,学生需多对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尝试以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在今后的练习和演讲实践中,发挥出来。
五、结语:
         演讲的精妙之处在于“演”与“讲”的有机结合,既能让听众从演讲者沉郁顿挫的声音和稍显夸张的肢体中感受情感的流动,又能通过聆听充满新意的文章内容与观点引发自己的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科学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钟燕媚.高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0(11):61-62.
[2]何黎.高中语文应用文写作情境式教学略探[J].新课程研究,2020(11):95-96.
[3]贺登昆.把握四个“要”写好演讲稿[J].应用写作,2017(06):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