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环保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通用技术、新课标、环保意识及具体的培养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给广大通用技术教师一点参考。
关键词:通用技术:新课标:环保意识:培养
引言:
面对教室里学生每天扔的很多奶茶杯、牛奶盒、矿泉水瓶、可乐瓶、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等等,让教室变的脏、乱、差,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有必要结合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在问题解决的一系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应用广泛的技术,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家政、服装、智能家居、工程、汽车、电子、机器人、职业发展、创造、创新、发明、三维设计、工艺、新技术、技术集成、现代农业技术等等。在这些版块的学习过程中,无一不涉及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在设计一件作品时,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决策都必须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选择材料、工具、工艺时,都应该尽可能减少原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减轻各种技术、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小产品重量和体积,精简结构;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对产品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不断改进、优化、完善,使用过的产品废弃物中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或部件便于回收,减少废弃物的垃圾量。由此可见,环保基本贯穿通用技术的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
二、新课标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环保意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美好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通用技术新课标也提出了:科技应该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2]。从上可以看出,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三、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与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种成份构成。研究表明:学校教育成为他们获取环保知识的第一位来源,这有力地说明中小学的环保教育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更应当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如何培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而积极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去创造。结合习近平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通用技术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切入,联系生活实例,讲解教材,渗透环保意识;查找创新资源,分享创意,发展环保意识;改造废旧物品,创新制作,深化环保意识;实施辩论比赛,以赛促学,强化环保意识;发现技术问题,设计创新,形成环保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例,讲解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环保基本贯穿通用技术的整个学习过程,通用技术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例,补充教材内容,讲解教材,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比如:在讲流程与设计时,每天在家里使用抽油烟机的时候,是先打火还是先开抽油烟机?从这个问题出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或亲身使用的经历展开讨论,思考。老师再讲解流程,什么是流程,流程的表述方式,为什么学习流程,以及如何设计、优化流程等。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抽油烟机使用的流程是怎样的,它的环节和时序分别是什么,怎么用流程图来表达,为什么在使用抽油烟机时,是先开抽油烟机,再打火;先关火,再关抽油烟机。
结合流程的意义再次讲解,并强调方框表示环节,箭头线表示时序,要求学生用流程图的形式将抽油烟机的正确使用流程表示出来: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教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二)查找创新资源,分享创意,发展环保意识。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教材内容就稍显滞后,为了缩小教材和现实的差距。新课标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且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狠抓环保意识的培养。看到学生每天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重担,通用技术教师也有必要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主动而积极的投入到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感受技术课程的魅力,也让学生不仅能拥有好看的皮囊,还能拥有有趣的灵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如:无线充电技术,减少连接线的废旧处理,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波浪能发电、渗透能发电、混凝土发电,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纸一样薄的折叠电池,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效益和效率;水滴编程,减少试验品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用盐水发电的手电筒,让我们的日常用品更加环保而节能;诸如此类新技术、新能源、新发明的查找分享,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也发展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改造废旧物品,创新制作,深化环保意识。
学生在分享创意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废旧物品的改造,看到别人的创意,总是忍不住惊叹!还跃跃欲试。为了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通用技术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模仿、实践、制作、创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制作,实现思维能力的成长与提升。如:学生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做吸尘器的收纳;用竹子做台灯灯架;用废旧的冰糕棒做艺术品;用废旧的易拉罐做笔筒;用废旧的笔芯做笔筒;用纸做灯笼;用废旧的矿泉水瓶盖和废旧的笔芯做钟表;用废旧的奶茶杯和废旧的矿泉水瓶组合成小型个人垃圾桶;用废旧的细铁丝或铜丝做各种艺术品等等。在思考、设计、实践、制作、优化等过程中,不断地从环保的角度细究选材、用料、制作、工具、工艺等,反复、循环地深化环保意识。
(四)实施辩论比赛,以赛促学,强化环保意识。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强调教师革新教育教学观念,多样化学习方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技术应用的两面性这节时,讲到了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发展新技术,造福全人类。为了让学生知道技术的应用呈两面性,我们以后如何去使用技术,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在这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辩论比赛的形式展开,让学生主动而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去论证。学生在查找资料、分析判断、筛选整理、比赛辩论、总结陈词的一系列学习过程中,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发现技术问题,设计创新,形成环保意识。
技术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记录、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记录、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呢?就需要我们多观察日常生活,从生活点滴入手,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或亲自实践,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技术问题解决的思考、摸索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教室后面的垃圾经常是散落一地,特别是早上,坐在教室前面的同学经常吃了早餐后就在座位上朝教室后面扔垃圾,有时扔的后面同学的桌上到处都是,很不利于同学关系,还让教室环境脏乱差。鉴于这个问题的发现,同学们深入的思考、讨论,设计出了篮球架垃圾桶。外观是一个篮球架,垃圾桶就放在篮球架篮框的正下方。班上同学一致讨论通过篮球架垃圾桶的使用:坐在教室前两排的同学按投篮3分线的方式掷投垃圾,中间三排的同学按投篮2分线的方式掷投垃圾,后面的同学按罚球的方式投掷垃圾。如果同学要坐在座位上扔垃圾,那必须得通过投篮的方式,且一次就投中。否则只能离开座位走到垃圾桶边扔垃圾。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班上同学乱扔垃圾的问题,还让同学们联系所学的知识,将通用技术和体育结合起来,在篮球架的设计装饰中,还应用到了美学知识等,既实现了学科间的联结,又让同学们觉得有趣,且容易接受。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校园水循环系统设计、教室水循环系统设计、下雨天雨伞的水滴处理系统及雨伞收纳系统设计等等。
环保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小问题。只有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多实践,不断加强对环保的认识、增强对环保的体验、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才能实现习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同银山”。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需要各位通用技术教师进一步研究,继续探索,争取为通用技术的教学和国家的环保教育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2]顾建军 吴铁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24.
[3]李宁宁.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01):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