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导整个课堂 ——以浙江版《人自然社会》一年级为例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童琦
[导读] 随着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以及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的表象,从而忽视了学生内心上的教育。不管是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之中还是教育理论之中,都表明学生心灵的自由度以及思维的广度都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此后的成就。因此以正常教学方式给学生们灌输正确的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尤为最重要。
【关键词】教育 思考能力

        一、学生自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教学之中,教育者往往会忽略学生们思维的培养,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在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也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不仅仅只是教育过程中的行为所产生的,更是因为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有研究表明,一个能够了解学生思想,能够赋予学生自考能力的教育者往往比只注重学习、不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者更加受学生的欢迎,且前者所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学习上还是思维上往往比后者的学生更具有优势。
        那么如何把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因素?这是一个难题,那么教育者是不是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赋予学生自主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思考,自主的去判断事情的对错,而教育者则只需在必要的时候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灌输给他们。培养学生自主思想能力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当学生拥有自主思想能力,他就将会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学习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价值框架以及世界观。
        二、学生自主思想教育的意义
        1.学生自主思想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一个学生的成长,往往会遇见许多问题,大多数在遇见问题时,都有课倾诉的对象,如老师、家长、朋友等,但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够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他们,也需要拥有一个能够自己去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个处理事情的能力,就是建立在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试想想,当一个学生遇见问题时,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在第一时间想到合理可行的方案去解决遇见的问题,那么这个学习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都将获得最优质的成长。
        2.学生自主思想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教师们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学生内心的想法,将所谓正确的知识,以一种类似于强硬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之下,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得另外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会因为不同学生内心的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就是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学生成绩和行为会出现差异化的原因。
        出现这种差异化对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内心的想法,另一个是学生内心的承受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当学生长期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下,受着相同的教育,不同学生之间的行为会出现相似的情况,但是一旦外力介入,就很容易打破学生过去固有的行为,这一个打破过去行为的过程,就是孩子内心积压的想法释放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去支持他去做每一件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和家长们不能够单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应该更重视学生内心的建设。
        3.学生自主思想对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构建的意义
        不同的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不同,因为不同的人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事情有着自己的认知,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主旨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上的培养。试想一下,当一群有着同样思维的人走向社会时,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么的状态?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这种差异性如何表现?
        但是如果当一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方式,而恰好这种思维方式又是正面的,这个学生就有了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开始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进行行为和判断,从而展现出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异性。教育的根本在于对于学生天性的培养,而不是将所有人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培养。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习成绩固然不能够忽视,但是也更应该多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以及当前的心理状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健全,内心的世界也没有完全定型,教育者在这个时候可以在学生的内心给他们建立一个自由世界,让学能够保持自由的内心,获得自由的成长。


        三、在培养学生自主思想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许多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会以“这是为你好”、“我说的都是对的”、“那个事情会耽误你的学习”为由将学生的某些思想扼杀在摇篮之中,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丧失了自主思想的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人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2.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中,大多数教育者只注重学生成绩以及“德智体美劳”的表象,以一种类似于强硬的教育模式将知识以固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产生了以追踪学生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生学习差就是“坏学生 ”的价值观念,从而忽略了内心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成绩好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衣蛾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独立的思想能力。
        四、在课堂之中正确培养学生自主思想能力的方式
        五、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并时刻强调学生要自主思维
        1.在教育孩子的孩子过程中,我们不能够死搬硬套,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有不同的方式和行为正确的领导孩子成长。孩子对于我们教职工来说就是一块璞玉,那教育者就是玉器的粗加工者,玉器只有在初步加工时就给他一个完美的定性,才会在之后的“研”、“磨”、“雕”、“琢”等过程中,展现出更加动人的光彩。在孩子行为、思想的建设上面更是如此,当我们寻找一块玉石,判断其价值时往往不只是只针对其表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还是其内里的本质。教育者要以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思考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2.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存在自主思维的能力
        作为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将一个美好的“愿望”放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不管成长到什么样的程度,始终都会有着一份美好的向往。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始终要保持学生天性的培养,致力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自己独特一面的个体,这样才能够为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光明的未来。简单的说,将教育者是教育孩子,并不是将孩子变成某一个固定的模样,因此学生心目中的那一个“愿望”值得我们去在意。
        3.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教育者就是一个手持“奶酪”的人,学生就是寻找“奶酪”的人,在学生寻找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没有自己的判断意识的,而教育者作为大人除了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之外,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东西,那就对于学生内心世界塑造的能力。很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全程操控孩子的行为,以某种强硬的手段强行为孩子输了一个“好的”价值观,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将孩子心中对于美好的向往打破,造就孩子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损伤。因此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先竖立好自身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学生突破,获得更加优秀的成长。
        六、结论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行为,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的许多行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心理认知、价值认知进行改变,因此就存在了心理学。当我们对一个人的行为有所了解,也清楚的知道的心理思考、内心的价值观念,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某些预判,得到这个这个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预判这个人接下来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心理博弈的过程,不管这个这个博弈的方向是好是坏,我们都是最终的行为产生者和受者,因此当我们能够根据一些细节了解一个人时,我们就能够在与这个人打交道时,做到最高的价值体现。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除了自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之外,我们就不应该与学生们有更多的距离,因为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我们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与学生把握最适合的方式,在赋予学生自主思想的同时带动学生的正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9)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5] 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