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 龚兴路
[导读] 现如今,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要:现如今,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弊大于利。因此,新型的教育系统不断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并被各大教育界的领层人物和学生所认可,它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老师根据新教育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特别在课堂提问的设置上,教师进行了精心的改革。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成分,它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是三大主科之一,课堂提问的设置能够让学生自己动脑进行主动式的学习。但是在课堂提问的设置上和实施上,在当今的教育系统发展中并不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革,并且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培育系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且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一、目前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对于提问普遍存在随意性,目的性不明确,对于学生实际性帮助的提问越来越少,课堂上提问的设计目的性不明确,又或者总是提问,没有给学生缓冲的余地。提问的效果是好的,但是有的老师却提问过了,盲目追求课堂的活跃程度,加上教师自己对教材不熟悉,对课文理解能力不够,很多提问非常肤浅。我们经常听到的提问就是“是”或者“不是”“对不对”等。这些都是语文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假提问,对于课文的实际性研究和学生的成长毫无意义,只会扼杀学生想象的翅膀,变成附和的复读机。
        通过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环节整体情况调查可以看出,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问等环节并没有太过于注重,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导致绝大多数的提问知识泛泛而谈,缺乏实际有效的提问,这种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扩展以及知识水平提高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讲解之时,绝大多数的提问都是事先根据教案内容设置而成,换言之是为了语文课堂教学时推进课堂教学进度能够顺利开展而设置的相关问题,通俗一点的解释是课堂的有关提问并没有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或者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有的提问更是和当前所学习的课文没有任何联系,导致提出的问题严重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一些问题更是存在多种歧义,没有明确的指导性中心思想,使得整个问题整体呈现空洞化、不具体的明显特征。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提问时,存在有泛泛而谈的特点,问题显得形式主义化,官面化,根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些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虽然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提问,而这些提问还未曾说明白就进行下一个提问,导致学生来不及思考上一个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跳跃性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导致原本在课堂上应该学习吸收的知识也无法较好的吸收。还有一部分现象是语文教师的提问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其内容和形式一成不变,严重缺乏创新精神,较为明显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具有深度,而这些问题基本上只能由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才能够回答,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并没有照顾到。长此以往,此消彼长之间学习基础弱的学生自然对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激情就会消退,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优化应用措施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启发性的教学提问,充分把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把主动性能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只有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对课文产生好奇心,能够从提问环节最大程度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能够主动思考,在相关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和实际探讨相互结合,使得教学环节更加活跃。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激情被点燃,学生从传统的消极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有效性的提问,教师应该主要考虑到问题的是否具有启发性质,而不是简单的利用对错的观念对问题加以否定和赞同,而是要严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像语文课文中一些寓言故事,其本身就非常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质,对于其背后的道理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所以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在预习前老师就要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只有学生预习完成以后,老师再询问学生你们的答案是什么,学生通过问题去研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解析课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时,应该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适当的穿插对应的问题难度,单纯的只是以某一类学生进行问题的划分,注定是失败且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留白中进行提问,有一些文章因为某些原因,作者在写作时会把某一部分写得十分简略,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像《桥》一文中当桥轰然倒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时,这时就可以问同学们过了桥幸存下来的村民会想些什么?那五天里人们会做些什么?而那位被人搀扶的老太太,去祭奠丈夫和儿子的牺牲时又会想些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三个方面留下了无线想象的空间,而这些想象的空间正是启发学生思维最好的时机。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对于老师对于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不仅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热情,更是建立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因此老师如果想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应该改进传统的教学提问模式,采用穿插提问的方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 充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得老师的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也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对老师更加有兴趣。只有这样的提问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提问方式。
        参考文献:
        [1]武云霞.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才智,2018(3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