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智慧课堂的普及与推广,有效地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了信息化语文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为学生培养出信息化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学习能力发展。本文在智慧课堂定义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课堂的特征进行了探究,并针对智慧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意义展开探析,继而提出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展现小学语文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语文;信息化学习
随着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推广运用,为小学语文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转变。在智慧课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通过相应的电子教学设备进行联通,使得教师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教育信息传输,为学生带来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基础。
一、智慧课堂定义分析
智慧课堂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课堂内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侧重于学生在课堂内利用移动设备端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核心无线网络的的课堂利用,实现无纸化教学。
二、智慧课堂特征探究
智慧教室应具有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等核心特征。对于互动性而言,智慧教室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室中的师生、教师与软件、学生与软件等各种维度的互动。智慧教室的互动性是其先进性的基础,并有效具备了互动的双向性特点。
对于感知性而言,智慧课堂通过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统一收集师生的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甚至情绪变化,进而加以分析感知,满足虚拟空间感知需要。
对于开放性而言,则意味着基础软硬件等设备和相关接口是开放的,可以基于不同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如录播系统与智慧教室的系统级对接等,通过各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便利性。
就易用性来讲,则是智慧教室用户体验的基础需求,无论软硬件产品都应该是信息指示清晰,用户使用简便的,这可大大降低师生的使用与学习成本,排除环境干扰,降低认知负荷。而这一切的核心,则是构建一个支持智慧学习框架的实体空间,即是智慧教室的基础要义。
三、智慧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意义探析
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利于学习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更加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
具体而言,因为智慧课堂具备的互动性特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通过教师以及学生间的平板电脑互动即可完成。
教师只需要轻敲平板电脑,即能够将互动信息同步发布给学生,而学生基于自身学生端的平板电脑接收,能够完整地获取教师传递的互动内容,继而通过学生端的平板电脑操作,与教师实现信息化互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兼具文字、视频、语音信息,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便捷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化学习体验。
而智慧课堂感知性的特点,能够使教师更为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通过信息化教师提问、信息化试题发布等途径,快速而又准确地感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智慧课堂的教学信息感知过程,能够有效节省传统课堂中的提问、测验等教学实践,为师生带来更为高效的教学效率。
对于智慧课题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师教师通过互联网接入,为学生展现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自身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云教学”、“云课堂”等网络资源的连通,将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直接发布与学生的学生端之上,使得学生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互联网学习信息。
最后,智慧课堂的易用性特点,能够使学生在运用学生端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快速地掌握学生端的使用方法,并且在智慧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学习反映
四、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教师及学生的平板电脑教学端连通,展开了相应的智慧学习。首先,教师将教师端平板电脑,连通互联网,为学生们播放了《猎人海力布》一课的网络课程导入视频,通过动画展示“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对相应故事产生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激发了学习兴趣。继而由教师端为学生端发布本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方法建议等信息。之后教师通过教师端的问题发布功能,为学生提出了“猎人海力布具有怎样的品格?”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端平板电脑的数字化阅读,去寻找相应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完成“带着问题”阅读过后,教师与学生利用传统的课堂讨论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师生互动讨论,在教师与学生进行当面交流的同时,由教师端发起信息化评论功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利用信息化评论的方式,参与到师生互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更多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化。并在讨论结束后,通过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发布了检测本课学习成果的相应试题。在学生利用学生端平板电脑完成答题之后,智慧课堂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了班级学生答题的统计图,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班级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对单个学生答题的观察,获取每一名学生的答题信息,从而针对个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教学评价。通过这样的智慧课堂语文教学模式,在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更好地整合了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兼具“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智慧课堂模式开展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与优质的教学内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有效发展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养成更为实用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玉妃.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探究——以小学五年级习作课《学写发言稿》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22-24.
[2]顾静.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生成——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一文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6:44-46.
[3]林爱珠.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研究与思考——“城乡结合区小学语文‘六三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8,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