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 林凤云
[导读]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以课外知识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将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效率。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核心素养;教学措施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弊端,其中包括教学形式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佳、课堂效果不理想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提高和培养。课外阅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对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语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外教学现状
(一)多而杂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生家长也会带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图书馆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在图书馆的儿童专区,我们会发现图书种类很多,能够为儿童提供多种选择,但是如何选择成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果学生没有注重阅读质量,只是阅读了一些无意义的课外书籍,那样不过是浪费时间。学生家长也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书籍,只是凭自己感觉。这样一来,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缺乏指导
        虽然,如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但是,这些阅读过程发生在课下,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阅读时间和地点都不统一,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此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针对阅读方法,很少能够从阅读思想上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感悟阅读内容[1]。对此,学生们很难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感悟。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要想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学生应当每天坚持阅读,并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但是,当前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不成熟,很难坚持每天阅读。此外,学生家长由于忙于工作,也不可能每天陪着学生一起阅读。家长虽然能够起到督促作用,但这样只会让学生象征性阅读,走过场,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语文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大都经过筛选、更改,学生无法看到文章的整体也无法真正理解到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开展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将其与课内阅读教材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的思维维度。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篇古诗时,学生由于接触古诗词时间不长,在语言上会遇到困难。这种困难在长时间的累积过后变成疑难杂症,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兴趣,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课外阅读方式,让学生去多接触古诗词。通过课内、课外诗词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故事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例如,学生在一首古诗中了解到“君”的含义,如果在另一首古诗中也发现该字就可以举一反三,明白是尊称的意思[2]。
(二)提高学生社会意识
学生在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之后可以有效的提高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主要是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意识和生存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引导,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社会,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过程中,让学生们接触科学,激发探究科学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展开,提高学生们对社会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新型冠状病毒的热点话题,这一病毒与蝙蝠体内的病毒十分相似。但是,蝙蝠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不受病毒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查找资料了解蝙蝠与疫情的关系,从而不断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3]。
(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当将阅读和写作这两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多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都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胸有成竹,提高写作质量。对此,可以为学生们物质积累素材的作业,明确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此外,教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励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例如在学生对《青铜葵花》这一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书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桥段,主要描述孩子在十分困苦的生活中仍然相信亲情,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录[4]。在这一本书读完之后,也可以写下相对应的读后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颜青.以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5):67-68.
[2]周国庆.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之花"悄然绽放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J].语文课内外,2020,(11):178,198.
[3]刘英.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17(7):75.
[4]吴雅慧.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师生共读整本书之实践与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0,(13):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