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小学课堂的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诗词方面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而心理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显著的提升。笔者利用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重要性,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重要性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建立,对整体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周围的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时,该学生也会模仿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行语文课程的认真学习。而小学语文老师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思维模式。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的优化与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度[1]。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显著增强,令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得到较好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为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通过表扬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认可,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关注。除此之外,当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理想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自信心满满,不会轻易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2]。当学生面临学习方面的困难时,会加倍付出努力,为下一步语文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产生,能够大幅度降低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主动进行诗词文学的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目的,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虽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但一旦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一)语言角度转变
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语言角度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言角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达到纠正错误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厌烦情绪的产生。而利用心理学知识的语文课程教学,能够采用建议的口吻,进行语言角度的转变。既能够保护学生幼小的自尊心,降低厌烦情绪的发生[4]。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为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
(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通过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能够为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良好有利的帮助。使心理学知识与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实现更好的融合。令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用水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5]。并以故事论述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利用该篇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良好品德,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令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因材施教
通过鼓励与表扬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在进行鼓励与表扬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着重的分析与评定。而且在每次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时,语文教师都应注意自身的言辞,避免学生因过度的表扬与鼓励,产生自满或自卑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除了注重鼓励与表扬的力度,教师还应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及优势,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能力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各个年龄段的能力分析,可以为语文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良好有利的帮助。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从注意能力与记忆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注意能力,通常会使用讲故事、提问题和互动教学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则通常会采用类比、对比和比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种文字与诗词的印象。比如,在学习“噩”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将“噩”的结构比作一幢房屋。而“噩”里面的口,相当于房屋的四个窗户。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文字的记忆,既能够节约学生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对文字的掌握程度,令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为主,在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令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转变语言角度、能力分析和因材施教等一系列的具体应用,能够使心理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婷. 小学语文与心理学结合教学分析[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00-502.
[2]罗红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9(14):55-56.
[3]龙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35):28.
[4]黄银萍,王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77-78+82.
[5]郑晖.基于心理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