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都是停留在用简简单单地“念书歌”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读得整齐划一就好,读得熟练了就好……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仅单调枯燥,毫无感情,还会不断地抹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上一篇文章的教学,朗读的成效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有趣味且融情入境的朗读不仅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为文章的理解增色。通过有效的朗读方法指导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成功。
关键词: 朗读;趣味;音乐;肢体;角色;扮演
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小学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分量,就小学语文课来说,朗读是学习的基础,在朗读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一个精心设计的朗读指导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故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样、新颖、丰富、有趣的朗读指导方法引领学生步入入情入境的朗读天地,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背景音乐催化法
借鉴于朗诵节目都有相应的背景音乐催化朗读的感情,情景交融,升华朗诵的效果,语文课上的朗读也可以有音乐的介入,让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文章的思想感情会在朗读中得到升华。音乐声里高低起伏的旋律,缓急疏密的节奏可以催化朗读情感的变化,甚至达到语境相融、融情入景的效果。运用这个朗读指导方法,教师要敢于根据文章主题,选取音乐风格和旋律与之相应的音乐素材,当然以轻缓的背景纯音乐为首选,营造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催化下,全情投入朗读文章,用心灵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结合主题,在学生朗读时播放轻缓柔和的纯钢琴音乐;再比如教学《慈母情深》时,轻声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纯音乐。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朗读,学生随着悠扬的乐曲,更易于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并结合自己对乐曲和文章的理解,交互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在朗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而且由于朗读形式新颖有趣,学生情绪高涨,更自觉投入到情景交融的朗读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肢体表演调动法
良好的肢体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肢体表演可以帮助和丰富文章表达的内容,带动潜在情绪,使语言的表达更具感染力,同时,用肢体表演配合语言表达,对加深理解和识记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促使我们更需要用适当的肢体表演带动他们,帮助他们理清文章感情,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因此,指导朗读文章时,我们要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感情,设计能体现内容特点和含义的简单肢体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动作,夸张的表情动作结合语调高低、音量大小及语速快慢变化能为朗读效果带来很大的增色,带动学生把文章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充满趣味性的朗读场面,会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当朗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时配以挥手道别的动作;朗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时,配上擦眼泪的动作,加上悲伤的表情和语气,会让学生潜在的情绪被带动起来,深深地感受到那份离别的悲伤,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了然于胸了。
三、角色扮演代入法
角色扮演代入法是具有游戏色彩的趣味朗读法。角色扮演代入法可以分成扮演文章角色进行互动朗读和创设符合文章主题角色进行互动朗读两种。
扮演文章人物角色朗读方法是套用文章原有情节进行朗读的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扮演文章人物角色进行朗读,要注意原有的课文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考虑故事情节的环境和背景。
如果文章里的人物性格较为复杂的,语言较难理解的,角色朗读的要求要适当放低。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理解语言,理清自己的认识,了解写作时代和背景,再根据学生的探讨的情况和个体能力,合理安排角色。如《将相和》一课里,在学生扮演“秦王”和“蔺相如”之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礼仪要注意的地方,再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时,学生就更能体会故事内容和理解人物特点了。
如果文章是生动有趣且易以理解的语言,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角色朗读。如教学《去年的树》时,文章里的语言比较简单,多数是鸟儿与其他朋友的对话,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分角色进行朗读了。
创设符合文章主题的角色进行互动朗读则需要教师对学生更多的一些指导,有些文章不是讲故事方式的记叙文,有写游记的,有写景的,有记人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们该怎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呢?其实我们可以根据文章题材、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创设符合文章主题的角色,从第三方的角度重新看待文章,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新朗读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进行有趣味性的朗读指导。
比如教学《颐和园》或《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样的写景或游记的文章,有一定的方位或参观顺序,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身份,以导游的口吻朗读文章,介绍各处景物。再比如教学《观潮》一课,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记者,用报导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等方式的朗读,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小学语文课上有趣而且新颖的朗读指导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或者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指导方法会让课堂“活”了起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会起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这个积极的作用,在他们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许是会贯穿一生的。
参考文献:
[1]赵丽艳,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学周刊2015,(08):32
[2]吴秋萍,朗读因肢体语言而精彩,《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