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因“趣”而精彩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李娇娇
[导读] 中华民族汉字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识字教学都被放到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家长对其十分重视。
        摘要:中华民族汉字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识字教学都被放到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家长对其十分重视。但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枯燥、无味常挂在孩子嘴边,老师讲课积极性不高,孩子听课更是容易走神,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短缺,一个老师需要带好多班,机械性地重复很容易使老师疲劳。因此,如何能够让老师把识字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孩子能把识字课听得津津有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识字教学难以有趣高效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适合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
汉字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先民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小学语文是一门其他学科都离不开的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造字有“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我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只要把握好了这一点,教学也可以很生动有趣。老师要认识到,识字,不光要让学生认得字的形体,更要给学生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识字教学,如果不注重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里分问题分析、应对策略、和课题总结几个部分来探讨小学的识字教学。
        一、识字教学——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的识字教学起步较早,从幼儿园就开始渗透相关知识,长期学习过程中孩子容易疲倦。上了小学之后,识字教学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缺乏有趣的教学方法,孩子上课不专心,很容易走神。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窗外的一只小蝴蝶、小鸟都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在老师方面,识字教学容易空洞无味。任何字都从一笔一划教起,花费时间较长。而让小学生练习写字,老师批阅的过程中要发现错误很需要眼力,有些地方可能就少写或者多些了一画。例如“具”字,很容易少写一画成为错别字。老师长期上课,单调无味,也很容易疲倦,这点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地区缺乏老师,因此老师们教学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现在的学生也没有老一辈人的学习劲头,所以,课堂上需要有更有趣的东西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家长,城市里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可是工作繁忙,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教学生识字。还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识字方面的知识他们无法传授。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回家后没有人可以交流,就会把这些情感寄托到“玩”上面,回家也无法巩固。学校方面,由于识字教学难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学校的领导更愿意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下功夫,因此也很难推进。
        而在我国整体的识字教学当中,识字任务也越来越重。以前低年级识字量为950,而在课程改革之后,识字量猛增到2000-2500,低年级小学生对此很难消化吸收。很多家长还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孩子回家后没有办法对学到的字及时巩固加深。而识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识字的时效性,当天学习的字如果不能够及时复习,第二天很可能就会出现缺笔少画的情况。
        而事实上,汉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就拿“龙”字来说,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造字有“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只要掌握这几点,可以发现汉字其实很有规律。
        二、趣味识字——事半功倍
(一)识字活动“戏”中做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做事情容易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把识字教学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必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把传统的教笔画顺序、偏旁部首与游戏融合在一起,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的方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且注意一些常见字的写法不要弄错。例如可以做一些笔画的卡牌,并且指定某些字,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拼好这些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爱上识字、爱上写字。并且这样的方式不需要额外设备,省钱省力,非常适合农村地区。
(二)小组合作“趣”探究
        研究表明,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合作探究可以极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还能借鉴别人的思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很多形近字给学生识字学习带来了困扰。因此,老师在上识字课的时候可以设计几组形近字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孩子们一起探究汉字的异同。这样的合作过程摆脱了传统只有学生一个人的学习过程,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大胆探究。并且,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争先恐后想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忆十分深刻,不容易忘记。
(三)大胆展示“互”交流
        学习的进步过程就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孩子们在游戏中协作、在探索中交流,能够掌握很多知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交流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舞他们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在学习“清”、“晴”、“请”“情”字时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将生字混淆,可以组织拼字游戏,为学生准备多个偏旁。在拼字游戏中,他们拿出不同的偏旁部首,组合出不同的字,并说一说他们拼的字读什么。在这样一个友好交流的氛围下学习,能够有更高的效率。
        除了交流,上台展示也必不可少。孩子们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商量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部分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展示的对象。展示不仅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还能促使他们更加自信,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也能够促进老师自己的思考,让老师了解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四)现学现用“及”巩固
        很多时候老师在讲完课之后孩子们都不会主动复习,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督促。传统的巩固方式就是布置家庭作业,但是这样给孩子留下了比较繁重的任务,效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所以,老师上完课就立刻让孩子们现学现用,通过让他们使用刚刚学习的字来说一段话,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一课生字“春”、“风”、“花”“冬”等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字说一句话。这样把识字过程带入实际情景,下次学生见到字的时候就能联想到上次说的话,脑海中浮现初次见到的场景,更好地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总结
        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认识世界的过程,对未知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识字也一样,只要方法得当,把识字变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他们也会很乐意学习。识字本身也不会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老师们要善于思考,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喜欢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应用到识字教学中,一定可以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漆富军.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指导策略[J].才智,2020(17):60.
[2]赵明霄. 文化视野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龙庚彪.趣味识字教学法应用探讨[J].甘肃教育,2020(09):68.
[4]邓怡君.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9-30.
[5]张汉辉.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0):67-68.
[6]白玉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