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孔琳杰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很重要的部分、很重要的内容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很重要的部分、很重要的内容,是达成语文教育追求、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合理性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思维的关键,能够协调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完成师生有效互动。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一定要创设良好氛围与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形成思维活力。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认真思考,形成课堂提问思路,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

        前言: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内容,是达成初中语文教育要求、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课堂提问除了能够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和谐的完成交流、互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迸发活跃的思维。学生在深入思考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如果课堂提问的不合理,不仅无法为课堂教学提供任何支持,反而会限制学生思维,导致课堂气氛变得严肃。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思考
(一)保持积极提问态度
        面对新课改视角,如今教师为提高教育有效性,就需要树立全新提问观,要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让学生产生享受感,从而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究[1]。教师一定要温柔对待自己的学生,用微笑面对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够建立更深厚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减少学生的畏惧感、抵触感。学生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能够大胆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不理解和问题看法。教师平时要多宽容学生[2]。众所周知宽容属于无声教育,能够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很好的成长,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更是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照顾。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品格与人格。学生有畏难情绪或是回答错误,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再思考一番。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包容缺点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分享喜悦。
(二)尊重学生
        要明白的是,学生不是机器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有很强的好奇心,思想十分的活跃。学生的每一个看起来出格的问题和新颖的想法其实都是合理、正常的[3]。教师不需要大惊小怪以及一味反对。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够提问、质疑、思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公,学生的感悟和想法是班级讨论的核心内容。不论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说出了什么想法,教师都要尽可能尊重。
二、营造提问氛围引起学生思考
(一)消除抵触情绪提高积极性
        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因为犯错而变得消极。但人生在世难免不犯错,没有错误和失误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无法形成压力与动力。没有了问题,学生就无法进步。所以有些时候,假设问题是学生无法独自处理的,那么教师就要用合作的形式。如果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因为教师如果直接泼冷水,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以后担心做错事、说错话。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与形象都是威严的。为了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教师平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活力、魅力与积极进取精神,多关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陪伴学生一同成长。
(二)最近发展区提问引起探究
        提问一定要循序渐进,基于最近发展区和发展水平展开提问设计。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够匹配学生当前的能力,用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突破当前自己的水平与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自信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举例来说《藤野先生》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思考,初二的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结尾处的引申含义,能不能明白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的启发性意义。此时就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不要盲目的投入到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当前的表现,要保持问题的梯度性、层次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障碍、理解困难。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能力组织教学,确定教学进度、深度、广度,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学习主动性。
(三)趣味性提问
        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障问题的活力,提高提问的吸引力、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问题中感受到学习趣味性。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形成了愉快的学习体验。课堂中教师有必要按照学生知识结构、学习状况、心理动向、个性特征组织学生学习,用多样化的方法与形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与热情。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偶尔提问,或是不提问、满堂灌,显然是无法吸引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思维兴趣的。而这势必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问题设置中要体现与保障问题趣味性,使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的语言要有的放矢,体现出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既定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提问方法。要把握好提问的重点、程序、难重点。教师备课环节除了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学生、教学方法、提问形式。在合适的提问中引起学生思考,形成学习动力。
(四)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提问环节,教师的提问对象必须是全体学生,教师要明白与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因为班级中存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所以提问需要层次性递进,不可以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努力。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加关注每一名学生,做好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的调动与培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有着不同爱好、意志的学生都能够在匹配的问题中展示自己,收获成功,形成自信。
结语:要强调的是,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提问还能够导入知识,总结知识。学生也可以提问,学生提问让教师了解了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效果。综合来看提问意义突出,效果重大,需得到足够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茂荣.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58):25-26.
[2]李兴贵.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56):35-36.
[3]张军旗.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考试周刊,2020(56):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