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些蕴含深厚情感的内容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正向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情感的内容,并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写者精挑细选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些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可以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例如以部编版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可怜的小女孩在年夜孤苦无依,一个人在寒冷的大街上卖火柴,最后被冻死的凄惨故事。虽然说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只是一个作者幻想出来的故事,但是作者通过写作这个童话故事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状况,也表现出了对贫困人群的同情。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要求学生阅读一遍文章,当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火柴天堂》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歌词大意与课文的内容是相近的,伴随着忧郁的旋律,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感染,聆听着“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将一根根希望全部点燃,有谁来买我的孤单,有谁来实现我想家的呼唤”这样的歌词,学生的眼前仿佛呈现了小女孩独自蹲在街上哭喊着卖火柴的景象。在这种氛围中,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感染,甚至有些学生的眼眶中会溢满泪水,对小女孩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学生也更能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会对弱者产生更多同情,但同时也会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深挖文章内容,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读一篇文章,只有深挖文章中的细节与情节,了解文章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才能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从细节处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通过认真的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例如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描写的内容就是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不断地奔波,十分的想念自己的故乡,但是却一直无法回到家乡。当代小学生每天都住在家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所以他们可能很难理解诗人这种强烈的思念家乡的情感。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文字来对这首古诗进行深层次的赏析。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这两句诗中的“还”字就能够明确的表达诗人迫切地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能够充分表达诗人想念家乡的情感,也正是这两句诗彰显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两句诗中也使用了“又”字,说明作者在外奔波了许多年,在这多年间都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会在什么时候使用“又”字,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做数学题时又做错了,有的学生说自己又把零花钱弄丢了,这样学生便能够轻易地体会到诗人的辛酸和无奈。“明月”在古代诗词中一般就是用来代替思念家乡的,如诗人李白就在《静夜思》中使用了“明月”二字。通过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古诗中的文字,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旨,而且也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更贴切的认知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成为教师最有利的帮手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知识普及,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文章所述事件的大背景下更贴切地对文章情感进行把控,也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发散思维。例如以部编版教材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象,突出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但是班级中肯定有许多学生都是没有亲自到西沙群岛旅游过的,他们不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文,那么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作者传递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或是宣传视频,这样学生会对西沙群岛的美丽有更直观的感知,学生也就更加能够理解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深厚情感。
结束语:情感教育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情感表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群苏.开出情感之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0.
[2].林召宇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J]. 教育科学 : 全文版 ,2016(13).
[3].刘彬彬.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闽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