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童华平
[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迅速腾飞,社会文明的进程步入全新阶段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迅速腾飞,社会文明的进程步入全新阶段,面对新时代的知识型社会,人才培养更应当注重综合发展和素质教育。新课标理念作为教育改革中产生的全新教育理念,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课堂效果。教师应当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为教育重心,科学协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将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相融合。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1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
1.1新课标理念的教育内核
        在教育实践中推进新课标理念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生活应用型极强的基础性学科,是顺利接收其他知识的奠基石。步入小学的学习,则意味着进入了全新的教育阶段,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不熟悉的难题,包括无法理解的文字表达和复杂的语句构成。当学生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其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文字理解能力、盲目灌输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以切实训练学生接收文字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适应全新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接收知识的能力与知识本身同样重要。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当兼顾过程和结果。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以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多样化的阅读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2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句连贯性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和解题,其他小学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应用到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做题解答的过程中,如何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如何分析表达解题思路、如何进行演算等等,都需要有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表达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也因此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培养人才的起跑线阶段,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状态和课堂的环境还不够适应,面临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与其之前所处阶段有很大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小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然而,随着学生的成长发育,注意力会被其他多种多样的事情所吸引,破坏了学习的专注度和积极性。正因为如此,语文阅读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正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所忽略的。
2.2阅读理解课堂模式落后、引导水平不足
        语文教师实际上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启蒙教师,因此其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当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

当前的小学教育由于教育理念未能跟上时代的浪潮,显得落后于学生的自身成长,或是出于对阅读理解课程的忽视,常常以传统的对本宣科模式应用于阅读理解课堂,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3.1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团队的引导能力
        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之中,教师队伍引导水平不足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对小学生教育的愈发重视,教育行业必须进行内部的反思和探究,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新课标理念、探索创新课堂模式。
        面对多样化的文章类型,学生难免在解题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和枯燥。教师应当进行及时沟通和指导,避免学生对于高难度文章产生厌烦、抗拒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和表达能力的落后。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引导背诵名家散文时,在学习作者生平的过程中引入趣闻轶事,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深度,促进课堂效果的有效提升。
3.2推动学生提升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
        客观而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能成型,无法充分掌握看待世界、学习、生活的多样化视角,这正是教师们应当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当为学生解答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培养多样化的理解视角和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语文知识,以博闻强识的方式来全新看待周围的世界。
        阅读作为一项对于专注度要求很高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充分的连贯阅读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不能独立地看待文章中的某一段落,而应当结合上下文做出理解,分析写作者在整篇文本中意图表达的思想或情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习环境之下,才能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阅读课堂的真正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仅是语文阅读理解课堂,其他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专注度,而这正是语文学习中所能培养的优秀品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必然要求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以创新型的兴趣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关爱明天,2016,(4):452. DOI:10.3969/j.issn.2095-6878.2016.04.934.
[2]王兴民.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99-99.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5.12.084.
[3]张宏.浅析新课标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225-226.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3.25.245.
[4]吴念.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南北桥,2019,(20):172.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71.
[5]杨玉展.小学语文的创新型阅读教学手段[J].神州,2019,(6):199. DOI:10.3969/j.issn.1009-5071(s).2019.0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