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这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人文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符合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同时也应该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特点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引言: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符合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同时也应该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特点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是处于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新的时代应该结合新的思想理念,如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一定的培养,实现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养呢?
一、关注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最怕老师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在语文的总体教学当中,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培养常常被忽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主动性,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无法做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考虑的也相对比较简单,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提出为什么,那么他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将是毫无意义的,且没有积极性的,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接受知识,他们都不会将知识进行迁移,更不会进行举一反三,做不到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针对以上的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相对的技巧和方法,去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去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积极思考的能力。下面就《将相和》这篇文章进行举例,当讲完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喜欢哪一个人物?绝大部分同学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会说自己喜欢蔺相如,同学们。可以说因为喜欢他的临危不乱,胸襟广阔。同样也有一些学生喜欢廉颇,因为喜欢他的勇猛果断,知错能改。但我相信在每一个班里肯定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同学,我就见过这样一位同学,在每一个同学都在纠结是喜欢廉颇,还是喜欢蔺相如的时候,他却大胆的举手说出自己喜欢赵王,我就会非常好奇的问他为什么?这个同学给出的答案是,他喜欢赵王大胆使用人才。我对于这些回答都感到非常欣慰,给喜欢蔺相如和廉颇的同学给予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这位喜欢赵王的同学,这样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彼此相互带动,开发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在这种互动状态下,不但营造了课堂轻松的气氛,也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向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他们主动探索学习思考的能力,这对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促进。
二、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小学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是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这个关键时期而言,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对于每一个教学课堂而言,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调动和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思考问题的向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保证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讲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单纯依靠课本进行解读,会比较枯燥,无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要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进入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可以遨游和沉浸在古人的童年生活之中,用这种方式去理解古诗的内容,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对于语文的教学过程而言,老师不能将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老师应当学会灵活地运用教材,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将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为同学寻找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区分,例如我下面说的这一组“安静,宁静,平静,寂静”,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相对比较少,基础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他们造句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提示,如“形容环境不嘈杂,或者用来形容人不说话,也可以在描写人物或动物时,多用于表示安稳,没有声响”当我说完这些解释意思之后,我的问题刚刚从口中说出,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回答“安静”,接着我继续问,“只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话音刚刚落下,同学们再次回答“宁静”我再一次提问“只环境十分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该用什么?”同学们齐声喊出“寂静”。这样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敏感程度,同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了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程度。如果一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比较枯燥,我们可以将课本中的文章与生活实际相互融入,当学完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规定一些的任务,让学生去观察和文章中相似的场景,第二天来到学校让学生模仿作者是如何描述生活中的场景的,这一来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敏锐能力,同时在思维程度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提升。利用这些不同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思维智力还有能力都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达到量的积累时,就可以做到思维的转变。同样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也应该做到及时的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寻求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对话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开阔,在老师自己讲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以及学生相互的讨论。在小学阶段多维度的培养思维的能力,将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敏锐性,在这个三个方面不同程的提高,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思维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一定的提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思维的跳跃,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当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多维度的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小学开始培养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从小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独立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都燕.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文学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
[2]白三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2015:17.
[3]马凤亮.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5(16)
[4]何伟英.小学作文导写的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