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学习,发掘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因此,本文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引导 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模仿、记忆、机械训练这些,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些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课堂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分析、总结,学习新鲜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效能,所以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组成的,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自主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自主探索新的知识,所以老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角》这节课,教师可以设计 “我们在路上”的情景,出示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告诉同学我们现在一起在去郊游的路上,路上有一些标记,它们都是什么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在这个情境中,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对角有个初步认识,在以后的角的学习就会比较简单。
二、选择合适引导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所以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老师着重根据这些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参与,使其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比如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一节时,学生在直接理解概念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含义,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同样的水杯,水杯内注入相同高度的水,第一步现在第一个水杯中放入小玻璃珠,让学生观察水位变化,第二步在另一个水杯中放入比较大的一个玻璃珠,让学生们观察这个水杯的水面会怎样变化,然后比较哪个杯子的水面比较高,思考为什么?引导学生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又大有小,物体所占的这个空间就是物体的体积。
三、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疑问是研究的开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有了思考,才有问题,有了问题,思考更具方向性。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传统的课堂中问题大多是由老师提出,学生进行思考,参与率低,学习效果不佳,老师提出再多问题都不如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常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主要题型,老师可以以此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已知条件去提出相关问题,我们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为例,老师可以以儿歌拔萝卜为例吸引学生兴趣,在向学生展示小白兔拔萝卜的图片,兔奶奶家有100根萝卜,萝卜到了丰收的季节,小白和小黑来帮奶奶拔萝卜,小白拔了32根,小黑拔了18根,看到这个图片,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学生自主合作
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课堂地位中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没有参与感,被老师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思考,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每堂课的内容都是灌输性的,学生没有思考空间,何谈自主学习。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数学的魅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新思维。自主合作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可以平等的进行双向交流,课堂氛围民主轻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萌发。学生在小学阶段抽象思维没有发展完全,所以在独自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老师通过合理分组,每组水平均衡,相互带动,交流想法。老师在这个时候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每组学生的交流状况,在他们遇到一些困难停滞不前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学生之间有时候意见不和容易发生争执,进行一定的调解,启发他们的思维,尊重他们的创造。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想法不断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课堂效能。比如在学习《图形的组拼》的这一节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卡纸,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像,裁剪卡纸,运用各种图形拼组出来新的图形,大家讨论创造最终的拼组图形形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各个图形的了解,在规定时间内看看那一组更具创新力。
结语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老师的积极带动,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注重自身的学习,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运用恰当的引导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不断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No.577(03):120.
[2]邵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