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合理园本特色 促进幼儿适宜发展 ——农味课程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沈颖洁
[导读] 教育中一切以幼儿出发,集合各种合理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摘要:教育中一切以幼儿出发,集合各种合理材料,促进幼儿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一个平民的、省钱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我们幼儿园,位于城乡结合处,根据本地本园,结合《纲要》和《指南》,取材“走出课堂,走进田野”。针对幼儿的特点,制定园本主题。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在田野上的无忧无虑,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适宜性发展。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入园之初,是幼儿常规养成阶段。常规的培养之后,我们为幼儿在课程活动、游戏活动等的开展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幼儿园,是人生之初体验,我们既要保证幼儿有欢乐的童年生活,又要养成良好习惯去服务将来。    
?一、活动目的明确,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
         结合幼儿的特点,我们将课程活动融入五大领域中,让幼儿在语言、艺术、健康、数学、社会等方面都感受到“田野”的气息,比如,在健康活动《越过小水洼》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生动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田野上会有很多的泥土,有很多小沟,沟里也许还有很多的水,走起路来不是那么的平稳,需要走走跳跳,和平时在宽敞的大路上走路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那么的感兴趣,他们乐意在田野上感受快乐,从而通过实际接触了解相关“农”味事物。
         第三,平时的各项活动都可以从主题活动上衍生出来,比如晨间活动时,请幼儿尝试画田间小路,幼儿想象力丰富,有的会主动为小路增添有趣的色彩……
         幼儿有自己成长的阶段性,老师要做的是有生长的歪斜枝叶帮忙拉拉正,再让他们自由的成长。
        再如:音乐活动《蝴蝶花》,是一首充满了童趣,质朴感人的歌曲。幼儿把一朵可爱的蝴蝶花当成是一只不会逃跑的花蝴蝶,在他们的眼里,花蝴蝶很勇敢,很奇特……通过这样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独有的认识和快乐。
         二、设计相适应内容,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
幼儿在思维的发展上,还停留在前运算阶段,单向不可逆。在活动中,我们结合各种感官感受,直观的让幼儿体验事物和事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感到快乐、欢喜或者难过等。
以《蚕豆乐》为例,我们选择了蚕豆种植地进行观察。先是从小种子入土,慢慢地钻出嫩芽,再长出了枝叶开了花,最后长出漂亮的小果实。又选择毛豆作为对比,让幼儿摸一摸,从触觉上感受到两者的不同。而后剥开蚕豆和毛豆,请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蚕豆大,毛豆小,契合机会告诉幼儿,蚕豆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大豆”。同时对蚕豆和毛豆的叶子、壳,做了比较,丰富两者不同形象。收获蚕豆,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剥蚕豆,结合课程游戏化的原则,最先完成的一组,可以得到蚕豆的最先品尝权。活动中一切以幼儿为主体,自己剥自己洗,幼儿一组一组的将自己的蚕豆清洗干净。为了不消极等待,我们进行了手指游戏《炒蚕豆》。
活动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等待的时候如何解决?我加入了相关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避免过程太长而失去了兴趣。


2、如何更加直观的认识蚕豆的特点?我加入了毛豆作为比较的对象,从而感受两者的不同,而更加容易记住蚕豆的特征。
3、如何使科学性的探索更加富有趣味性?我运用了“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比一比的心态会让幼儿更加愿意去主动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剥一剥等环节,利用感官带来的特别感受,让幼儿在充满“田野”趣味的活动中,学习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常识。
         三、合理课程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
(一)童趣的角色
儿童的世界充满了童趣。为此,我设计了《走田埂》的活动,在田埂上,幼儿走起来不顺畅。幼儿的发展还限于粗大动作,很多精细动作发展不到位。为了让幼儿顺利地走田埂,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请幼儿扮演小鸟,张开双臂,保持平衡,以角色增加幼儿的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
        游戏的开展讲究情境的创设,情节的过渡和发展易于幼儿投入角色。情境是为角色作铺垫的。进行《走田埂》的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情境,田埂的这头是劳动场所,那一头是温暖的家,劳作的时候需要飞到这头飞到那头。通过一些情境游戏的开展,让幼儿不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快乐的情绪,还锻炼了走田埂的技能。
         四、开展生活实践,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
        园本课程,是结合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适应发展。因此,在园本课程中设计了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园。以此,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在活动中遵守果园规则,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果园里,不能随意触碰果子,会导致没长熟的停长。采摘的时候,挑选成熟的摘,可以在里面吃,但不能破坏。幼儿都很喜欢动植物,在保护动植物上有一份真诚的爱心,以爱出发让幼儿都能很好的遵守规则。
(二)在活动中与果农交谈,促进社会交往
果园里,水果丰富。对幼儿认识水果很有帮助,并且可以实际体验,摸一摸、闻一闻,利用感官感受水果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给予了幼儿直接了解水果的机会。
        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请教果农,比如:不认识的这个水果是什么名称?该怎么吃?吃了有什么好处?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
(三)在活动中了解果子特点,学会与人分享
        以无花果为例,通过果农的介绍,学习到无花果是一种开花植物,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具有促进排便、增强消化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回去后请幼儿和家长分享,促进良好的家庭氛围。
根据《纲要》和《指南》的理解,五大领域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在每一个活动中,都可以延伸出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活动要明确目标,也要有自己的定位,重点放在哪一个领域中。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针对幼儿园本身的特点,根据本地本园有的,提供给幼儿。从生活中能够见得到拿得到的,来服务于课程活动,帮助幼儿取得知识经验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体系中,内容可以很多,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把最合适的,最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的内容留下来。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资源、特色、价值等,以幼儿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进行选择相适应的“农味”内容,促进幼儿的适宜性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