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有效思维的几个途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黄夏垠
[导读] 高三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数学作为高三的重要课程之一,
        摘要:高三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数学作为高三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三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质量,提高思维的活跃度,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是符合新课标发展理念的,数学老师应当从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反思。本文从现在高三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三数学  有效思维  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新课程改革对高三数学思维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三数学课堂的思维活跃度与灵活度,推进学生乐于探究、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与交流互鉴就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数学思维概念及其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其最显著的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两大特点,数学思维是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从为目的的一种规律。数学思维具有概括性、整体性、相似性与问题性等特点,数学思维既包括形象的思维也包括抽象的思维,形象思维方法是指运用实物、图形、表格与典型的形象材料,对数学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揭示出数学本质与规律。另一方面则是指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与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是运用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合乎逻辑的进行推理。
二、高三数学思维训练的途径
1.充分挖掘高三数学教材
        高三数学教材是由众多的数学专家、学者精心钻研,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高三数学知识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的单元的知识体系,因而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求数学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知识。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强烈的内在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独立思考,寓理于趣、以趣激思,让学生感到新鲜亲切的同时,直观生动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数学老师应当注重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教材上题目条件与问题,注重将数学知识进行类比、联想与想象,通过分析数学教材例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将数学内容形象化、数学关系具体化,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数学老师也可以采用图示法,帮助学生分析数形关系,分析题意并启迪思路,也可以运用列表法来分析比较提示规律,做好教材上典型例题典型题目的解析,深入挖掘教材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敏捷地联想到使用的典型,将典型与解题技巧联系在一起,深入分析学习高三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帮助学生扎实数学知识体系。


2.注重高三数学课堂反思教学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数学老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对教材例题、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自行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解释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优化解题的能力。经常性的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它包括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还包括对数学运算习惯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反思,数学老师应当加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广泛的联想空间,推进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大,神经都较为紧绷,老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分组谈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领会知识概念、公式原理的本质规律,以切实的思考与交流加深对数学思想的认知与印象,赋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推进学生自觉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学生乐于钻研数学例题,真正爱上数学课堂。
3.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
        俗话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速度、灵活度与创造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学思维概括水平的影响,数学老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活跃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来设问,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知识,新课标要求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富有曲折性、难度与梯度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只有处在活跃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发展,数学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抓住转折点,精心设计问题,数学老师应当实时、适时的加以疏导与点拨,通过示范、引导、指导的同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老师应当注重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活动,在探索中求知、在训练中创新,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染与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开展数学教学。
        总而言之,高三数学的思维品质主要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数学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与结构体系,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推进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活跃数学课堂思维。
参考文献:
[1]吕有杰,丁云.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有效思维的几个途径[J].数学之友.2019(04):16.
[2]华喜红.活跃数学思维、提升教学效率——高三数学复习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J].数学之友.2015(0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