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要怎样转化数学“学困生”,让他们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我们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关爱“学困生”,深入的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所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与他们多沟通交流,用“爱”教育感化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时刻关心他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关爱“学困生”,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爱上数学,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现将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付出爱心,弄清学困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家庭因素外,重点是孩子自身原因。这些孩子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或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看管的留守儿童,还有个别的同学基础差,但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受到歧视。“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当一名合格老师的基本条件,对学困生也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悄悄地用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积极自愿地去辅导他们的功课,平时多跟他们谈心,才有希望把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
如我班的男孩李xx,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照顾他。平时学习基础差,没有家长管理学习,顽皮好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小组学习中由于基础差,同学们辅导他的时候特别费劲,久而久之,同学们看到他都避之不及,很排斥他,课间活动也不爱跟他玩儿。看到他失落的神情,我感同心受!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他并不笨,只是懒,好动贪玩。于是,我特地在放学的时候,单独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学习差的原因,课余时间耐心地辅导他。对于他的进步和好学,多次在课堂中表扬他。渐渐地,他听课开始专心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他的脸上多了自信的笑容,成绩也渐渐提高起来。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平时不爱学习、沉闷的学生,一到做游戏或听故事时,那神情专注劲儿就不用说了,他们也会十分高兴。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数学“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丑小鸭》片段,看到一只“小鸭子”在小时候因为丑处处被其他动物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课堂上以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就连“学困生”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
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能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也激发了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寻找闪光点,鼓励自信。
学困生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我班有一名男生,各门功课都较差,尤其数学成绩特别差,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整天无所事事。
但他特别喜欢体育,赛跑是他的强项,在学校组织的“六一”活动中表现出色,为班级夺得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同学们都以他为荣,他本人也很自豪。找到了他的闪光点,我趁此机会找他谈话,用赏识激励策略跟他说:“赛场上的你那么敏捷、灵活,说明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好孩子。老师相信,只要你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你的数学成绩也一定会很优秀的!试试看,好吗?”渐渐地,他听课专心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这其中,他也有“旧病复发”的时候,我就及时找他谈心,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思想转变了,学习也认真起来了,经常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期末测试,他的数学成绩竟然考了92分,这是从来没有的现象,他非常高兴,自信心更足了。就这样,经常抓、反复抓,慢慢地,他步入了正轨,融入了班集体,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四、重视互动,集体力量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困生主动上台,真正参与学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每个同学都准备了几张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纸卡,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议一议等活动,推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在与学习小组的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不仅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和意识。
此外,我们都知道集体的力量大。每个班有每个班的班风,好的班风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多数学生的专心听讲,积极举手,认真书写,细心做题,都会带动很多的学生形成好习惯。只有处于和别人经常比学习,比进步的环境氛围中,才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奋发图强。在课堂上,比比谁的发言多,谁的方法多,谁的书写认真,谁的作业正确率高,谁的成绩有进步,谁乐意帮助别人……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特别是班干部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课下我发动了帮扶活动,以优生带动差生,实行“一帮一”的课外辅导,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帮助。为了更好地提高辅导员同学的积极性,我也进行评比活动,比比看谁帮扶的效果显著,评选优秀辅导员。通过帮扶活动使我们整个班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大大地提高了学困生的成绩,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五、家校联系、携手转化。
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家庭教育,教育是双项的。家校沟通是班主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与学生家长充分利用微信,班级群,校讯通短信平台等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经过和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困生”在家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时掌握他们校内外的表现,同时教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互相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共同管理,积极引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对于“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决心,全力以赴的对他们进行辅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让更多的数学“学困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