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理论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李梅凤
[导读] 笔者通过扎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观察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了诸多问题,
        【摘要】:笔者通过扎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观察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了诸多问题,其中以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薄弱最为突出。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之所以较为薄弱,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习惯培养,多专注于引导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教育教学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数学习惯  农村小学  习惯培养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习惯这个词细化在学习中氛围课前准备习惯、课堂听课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书写作业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学习计划习惯、反思质疑习惯、合作探究习惯。在课堂习惯上,绝大多数低年级留守儿童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只有老师布置或是家长监督才会预习,而高年级留守儿童群体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会经常预习,大部分学生经常连课上到哪里都云里雾里。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律性,留守儿童通常性格内向,羞于回答问题,这个特点容易导致其课堂上容易走神,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课堂习惯。在课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容易书写作业时养成三心二意的坏习惯,甚至因此就松懈了,不完成作业。作业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复习和检验流程,这个都谈不上保证,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举步维艰。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制定学习计划、反思质疑和合作探究这三个更深层次,更需要外界因素引导的学习习惯更是无法养成,甚至无法入门,因此更应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养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留守儿童自身具有自制力不强,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马观花,三心二意。并且因为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留守儿童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例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缺乏兴趣这个动力,就难以主动的去学习,也就不可能通过行为的一次次加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因素
        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在农村小学里,虽然近几年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大部分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落后,学生很难受益于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设施,很难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学成果。其次农村教师缺乏,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只会机械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有一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都没有对留守儿童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意识。同时由于身处的环境,没有培训的机遇,以及缺乏与优秀教师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农村小学里,学校没有条件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软实力。一下课,学校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制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制度。
3.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亲子分离。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老人们只能保证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安全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老人们通常都是有心无力。第一缺乏文化,老人们的教育水平很低,很难检查作业,以及辅导功课。第二过分宠溺,缺少家长的权威。孩子不做作业,做错事,总是一昧的顺着孩子,没有能够严厉的教导孩子,规范孩子的行为,改正孩子的错误思想。第三对于孩子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有轻微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容易让孩子轻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三、培养策略
1.建立互助小组
        摆在农村留守儿童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缺乏陪伴和监督。所以笔者采用小组互助的模式对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并将互助小组分为互助小组和课后互助小组。互助小组指的是,教师将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分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指导,协助分工明确化。

下派课内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约束,可以提升课堂氛围,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下派课外学习任务,课外教师无法顾及和难以监督的地方,就可以让小组成员学习时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进而共同进步。
2.制定合理学习任务单
        学习最忌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没有计划,一昧的瞎忙只是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教师根据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现状以及结合最新的新课标要求,为留守儿童养成习惯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学习互助小组的陪伴作用和约束作用,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互相监督。学习任务单采取循序渐进的制定方法。第一阶段主要培养一些简单的、容易完成的数学学习习惯,使留守儿童能通过一些努力得到成功的体验,如一回家就做作业、读书写字时坐姿标准、上课前能准备好课本、铅笔等课堂学习用品等。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更注重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如做数学作业前主动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有目的阅读从留守儿童之家借的数学报刊等。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内在化,真正地将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成留守儿童学习中的一种习惯。
3.树立学习榜样
        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鼓励,进一步的放大,让学生拥有变得越来越好的自信和勇气。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做的优秀的学生勇敢、自信的站出来进行展示,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变留守儿童以往害羞的状态,又能够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们从羡慕能够得到表扬,变成努力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小学生正视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通过树立学习榜样,能够在整个班级里刮起一股养成良好习惯的新班风。
        习惯都是从小养起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只要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主动的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想方设法的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外教学的能力,就能够从根源做起,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就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和无比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玉.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季彩君.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董世华.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朱琳.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师知识需求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5]周静静. 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及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6]谭荣春. 民族地区乡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焦虑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