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作业观将课后作业视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完全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附属。然而,作业的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不容小觑。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作业观,本着“我不是教数学的人,而是用数学教人的人”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将作业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设计有发展性功能的数学作业,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打破传统 生长性延伸 全面发展
一、引言
中国古代《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正课学习和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反展。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把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并且也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这是古代时期中西方的教育,它们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即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共同进步,并且在学习中都重视学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的教学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课时的激情、导学时的民主、结课时的检测无一不是我们关注的要素,恰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被不少的教师忽略,那就是作业的设计。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局限性
现阶段,“教育教学”这一个词的范畴被逐渐缩小,很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对作业设计的关注和研究。他们认为认真备好课,并把所备内容通过课堂完美的展示出来,这就是“教育教学”。这种“局限”的思想导致很多教师把重点完全的放到课堂教学的这一环节,对于作业设计的这一环节简单带过。教师惯用的教师的作业设计现状如下:
据调查分析,教师对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并不是太过看重,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受传统作业观的影响,他们局限的认为,作业的作用只是为了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如:现在大多数教师作业布置模式都是完成课本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或是完成同步练习上的相应练习题,或是完成相应的试卷。每天都不例外,今天课本练习,明天同步练习,后天试卷,从不换样,从开学到期末一直都这样依次重复。
局限性:教师在作业设计始终围绕课本、同步练习册、试卷,这些作业都是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知识作业对学生来说,已然没有新鲜感,并且日复一日的让学生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了损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会埋下“枯燥”的种子,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极其大的不良影响。
三、打破局限,敢于改革
作业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照作业设计的差异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开放性、延展性等原则,设计趣味型、信息型、开放型、研究型的作业。在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且全面发展的人。
要全面实现数学作业的发展性功能,首先,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学生才会爱做、愿做、乐做。其次,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追求的是事物的“真”,生活中许多“善”和“美”依托在其中。如果我们能将三者有机地整合到数学作业中,就可以达到较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
案例1:二年级下册学习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本次作业,利用写故事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给物品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这样的设计,巧妙的将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之中,并通过写小故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知识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激起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案列2:一年级学习完“分与合”后,可以根据“撕名牌”设计趣味性作业:
学生是否喜欢作业,愿做作业,乐做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是否具有能激发他们探索欲的元素。他们对枯燥的、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每个细胞都在抗拒,然而又不得不遵从,这就是传统作业的弊端。本次作业,以“游戏”为主线,设计新颖的、富有童趣的作业,将干巴巴的“找出能合成十的两个数,并把它记录下来。”改为富有情趣的数学游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的将数学知识延伸,并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数学中找到乐趣,让作业活起来,让心态好起来。
总之,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作业的设计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应对考试,更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新颖的的、与时俱进的设计方式,延伸数学作业本身的意义,塑造学生良好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小学生在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升华自己,使自己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然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多。这一点可以反映出教师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发展,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仍需要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但我们在摸索过程中必须注意:要敢于打破,打破传统,打破固定模式,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注入新思想,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切勿为了质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关乎孩子的一生,我们不仅要当孩子知识方面的传授者,更应该当孩子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仲[3]李刚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 学周刊,2013,7.
[2]林锦秀.中小学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1,12.
[4]刘娟娟.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