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低年级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唐红淑
[导读]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的认识尚处于模糊和不明确阶段
        摘要: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的认识尚处于模糊和不明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信息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实体,引起学生多感官体验,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从而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生活
        引言: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成长和思维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师将生活引进低年级数学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首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实际经验,就如何让生活走进低年级数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一、一年级小学生组织心理成长发展特点
        小学生认知活动大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视觉、听觉、触觉、空间感和行动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其感知能力仍十分有限,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营造丰富的感受来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和教师评价的影响,使他们在不同的角度都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还较为模糊,教师要注意用好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引导[1]。该阶段的小学生天真纯洁、无忧无虑、情绪多随情境变化,起伏很大,外显性强,教师要注意依托情感教育来进行,而不是单独依托理性思维来开展,利用小学生的情绪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审美体验。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其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它们帮助小学生不间断地产生对数学的定向思维引导,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探索精神的建立。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的组织方式与汉语不同,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时候,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摆脱过多练习题束缚,尽量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纯粹的数学知识。
        二、让生活走进一年级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探索
        (一)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眼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数学现象,数学规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例如丰富的几何图形,形态各异的数字形态,货币的流通,个数的计算,面积的计算,乃至时间的表示方法以及图形的拼凑,都是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如何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数学现象,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多种数学角度运用有特色的包含数学元素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2]。
        (二)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数学问题。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背景越相近,则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也就越强。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未能达到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现象、数学符号、数学语言和数学规律,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将生活中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事物,以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从而让学生关注这些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产生深刻印象,保证今后能正确的辨认和应用[3]。
        (三)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到熟悉,并能带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在眼前似懂非懂的事物的带动下,既熟悉又陌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意义,产生内在学习动力,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师可以设置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去超市买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超市里的商品很多产品,应该怎么找?谁能帮帮他?这样就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经验,他们会踊跃发言,开始仔细观察。这样由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形式,让数学教学更加就人性化,使学生在熟悉的数学情境中,将面临的事业问题内化为自己要克服的困难。又如,教师可以编制绕口令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将数字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张口就能来的儿歌里,比如“1和9是好朋友,2和8拉拉手,3和7好亲密,4和6一起走,5和5一双手”。
        (四)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在生活中千变万化,无处不在,有些学生虽然经常遇见,也能感受得到的,但有熟视无睹的倾向。因此,为了增强数学符号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书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将感受到的数学内容,以语言文字和新学会的数学符号进行表示[4]。例如,对生活中的数字进行符号化书写,下面这位学生写的,今天爸爸送我上学途中我看到有很多车从我身边经过,其中有3辆公交车,5辆小轿车,还有两个骑着自行车的人。在马路边有1位环卫工人,他旁边停着的环卫车有3个车轮。
        结语: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将数学角度的观察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要让学生真心的喜爱数学课程,不觉得数学枯燥抽象,就要转变他们看待数学课程的认识,让数学生活化来具体实现。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言行或现实素材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符号,把生活常识和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数学观念的构造和数学眼光的培养,从而优化他们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何威源.结合生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小学数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J].求知导刊,2020(17):24-25.
        [2]赖华良.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75+77.
        [3]吴玉海.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69.
        [4]谢少清.让生活走进低年级数学课堂[J].黑河教育,2017(1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