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使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钟雪芳
[导读]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我国部分学校相继开展,
        一、引言: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我国部分学校相继开展,然而,由于许多教师未能将翻转课堂模式本土化,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转变教学的角色,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构建适用于特定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实践如何开展等一系列问题。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与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形势极为严峻。
二、小学数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模式的转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知――探究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知识主要放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放在家里;相比之下,翻转课堂正好对传统教学结构做了一个颠倒,改造成了“学习知识主要放在家里、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然而,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致使大部分教师习惯于让课堂按照事先已制定的教学计划来开展,由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动性无从发挥,绝大多数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想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模式的转变,必须克服之前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阻力,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再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找到合适的过渡方法,实现两种模式之间有效而顺利的转变。
        课题组选取学校五年级的实验班通过使用微课这一媒体来实现翻转课堂,并取得了家长的配合:所有家庭均配备电子设备,可以在家观看微课的相关视频资源,并且家长100%愿意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在家的监督工作。说明利用微课进行课前的预习来实现翻转课堂的尝试是可行的。
三、PCE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PCE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经过反复的课堂观察及推敲验证过后,基于微课可以在线,也可以不在线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校情,我们确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PCE课堂教学模式(图1)即课前进行微课自主预习,学生并在Q群或微信群上反馈知识的情况,给教师及时调整第二天的上课要点;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去;课后进行练习巩固,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的再现,有利于掌握。

                                       图1
         模式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以“有效”为原则,切实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制作微课;第二,以“体验”为理念,开展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第三,以“内化”为目的,通过有导向性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为了更好地使用微课和检测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我们尝试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做法:1.集体观看微课。在每天下午的大课间过后,数学老师会马上组织本班的学生一起观看微课,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明天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2.在家自主观看。发放“微课学习任务单”,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可以对微课进行快进、倒退或暂停,然后在“学习单”上记录自己的疑惑和收获,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3.利用平台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相互答疑。如果同伴间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记录下来,集中到第二天的课堂提出来,由老师组织进行研讨答疑。对于这样的针对性指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翻转课堂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我们课题组把全班同学按照成绩、性格、特长等进行分工,通过组员互动,实现对同一问题不通角度、不通层面的理解直至基本一致。在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时,我们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展开图”这一内容,学生需要研究给出的所有展开图是否能够重新折叠成正方体,然后再讨论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并进行分类。这一学习任务如果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需要进行小组合作,首先在小组内分工,每个人负责一定量的展开图,然后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汇总。这样的一个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交流,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四)学生课堂中小组学习等活动有效的评价
        根据课堂模式的创新,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出现了改变,我们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我们更倾向于学生的每日所得。这就需要对学生每节课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评定,为此我们制定了多项的评价表:

         而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是翻转课堂的灵魂所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对全班的学生们进行了量化如下:

         具体的小组评分细化如下:
         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得2分;
         ②在课堂学习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展示,每人次加2分;
         ③点评、质疑,每人次加2分,有创新、有价值的可加倍加分;
         ④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能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得2分;
         ⑤完成预习,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得2分。
         
         我们利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这三年多来,既有坠人迷途的茫然,也有柳暗花明的欣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尝试和反思,不断完善这套翻转课堂模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的需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