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刘玉梅
[导读] 关于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方式的思想贯穿中外教育史
        摘要: Adam Smith reveals the essence of human society i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in The Wealth of the Nations. The labor divi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modern society and lots of complicated work needs to be done by teamwork. In daily life, only when people learn to cooperate, can they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elf-development, it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them to obtain the 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establish students’ cooperative awareness through English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
1理论基础
        关于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方式的思想贯穿中外教育史,国内外的教育名著和大师均提出合作对个人学习及社会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倡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夸美纽斯亦认为分组互动学习更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掌握。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学生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性学习,更好地了解世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者笔者认为从合作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窥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很有必要。
2现实困境
2.1重形式轻实质
        关于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多数学校中屡见不鲜,但很多的合作学习模式表现得重形式而轻实质。表现1:部分教师在布置小组讨论合作内容时,大多是记忆性的知识,缺乏讨论或者创新性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效能降低。表现2:部分教师在按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时间给予较少,学生无法充分开展交流模式,依旧将合作学习当做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质。
2.2重组别轻组质
        由于个人认知不同,不同学生接受同样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而一般在分组时教师常按照就近原则将前后桌的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而忽视小组内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搭配,忽视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小组进行分组后,又忽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的指定,导致分组的实质性不高,亦会造成部分学生依赖让人的心理。
3原因剖析
3.1认知与技能的短板
        大部分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的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一些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开始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他们缺乏对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性的认知和合理性的思考,导致开展的结果不甚理想。英语是一种语言,应该在透彻了解英语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一味盲目跟风,这对英语教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3.2缺乏协同合作意识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人所有的中心点,部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与同伴分享交流合作的意识,因而有时会导致,学生组内合作热情度不够,教学活动开展得较慢,这种合作学习效果极差,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压力,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
3.3.测评效果后续缺失
        有效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有效的评估对其测评。然而在真实的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个环节,或简单,或跳过。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标准),片面、单一化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热情。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包含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对个体学生评价、小组内部成员自评和互评、每个小组之间给予评价等等。这样才更能激发小学生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4改良方案
4.1修正思想认知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胜否成功。要想在英语课堂上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有透彻了解,如合作学习的理论、含义、方法和策略,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理念,同时与组内英语教师进行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小组活动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总结成功经验和探讨不足之处。上课题材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也极大,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开放性的,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话题,制作相对应的课件等。
4.2培养合作技能
        在课堂伊始,教师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最有利于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慢慢的,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并乐于参与其中,这样才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技能,其中包括小组活动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小组配合技能倾听他人意见技能,并,积极投身参与讨论,尝试和组员交流意见,提炼小组讨论结果,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花短的时间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健全评估机制
        构建分类分级的小组合作评估方法。分类评估包括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及组内自评等形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进步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积极性。分级评估包括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即时性地对小组加分或个人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测评学生合作学习的短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终极评价可以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和考试结果,更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分类分级的小组合作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
5美好蓝图
        基于协同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强化学生的协同思维,对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则更为重要,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加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变得轻松。同时为今后的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养分。对于传统教学的说、听模式而言,合作学习模式更强化了学生的互动性,增强了彼此的沟通,锻炼了发散性思维,是传统的教师为核心的课堂向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春莲,彭南丰.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1):29-31.
[2] 姬凤珍.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14期:74.
[3] 廖永宗.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6):146-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