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陈海霞
[导读]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小学也开始重视起了对学生心理素质、
        摘 要: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小学也开始重视起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自我个性等多方面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而担负着培养学生自我个性这一重要使命的正是小学美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育;个性培养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小学也开始重视起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自我个性等多方面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而担负着培养学生自我个性这一重要使命的正是小学美术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含义
        一个人的个性,指的是能够将一个人与其他人分别开来的在思想、行为、意志、性格、情感与对事态度上的差异。一个人若是没有了自己的个性,那么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跟随着大众的眼光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没有个性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的。除此之外,个性还有其他的几个特征。第一,个性发源于人的自然特征,个性的发展会受到周边生活环境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也会得到发展。第三,个性是可以培养的,可以通过教育来修正与塑造的。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个性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通过美术课堂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上,而不是单纯去分析一幅作品的内在含义,理解一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学生的审美观念。小学生的思维是极度活跃的,对于一些作品,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审美观,而不是通过所谓的标准答案,使学生失去其展现个性的机会。
二、加大教学投入,改善现状,明确目的,彰显个性。
        在小学美术的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在实践中应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需求。全面改善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小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专业的引导,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的发展需要。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化被动为主动,明确美术教学的目的,设计有趣科学的活动,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
三、对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一个人个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远比教授具体的美术绘画知识更为重要。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野蛮的原始群体,发展成为今天的文明社会,离不开创造力与想象力。所有的文化与科技都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相结合后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若是忽视了对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会失去自己的个性,日后学生学习再多的知识,也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周围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有着成年人所不能理解的另一面,小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尽管存在着技巧上的不足,却能够充分展示小学生的个性与想象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并不是用来教授学生逻辑高深的艺术知识和严谨的美术技法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将自己的想象具象化,通过美术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创作力与想象力。教师在审视学生作品的时候,应当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进行创作时的想法,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去培养自己的个性。以苏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材中《适合纹样》一课为例,有位教师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请利用课上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适合纹样的蔬果拼盘。相比起传统的平面纸质创作作业,这样的实体作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在培养学生人格的同时奠定个性培养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过分注重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本人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压力使得学生尽管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却依旧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变化,这些负面情绪也会不断地积累,若是得不到有效的引导与疏通,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美术课的存在恰好能够缓解这种现状。美术课是不存在功利性的,其教授的内容主要是美术基础知识与绘画技巧,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塑造健康的人格。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自己的个性,而不会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美术教育能够通过对存在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索、对人类的命运进行关怀、对生命的意义进行阐释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优化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的培养正是个性培养的基础,只有学生拥有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育肩负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标。教师应当放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并将其具象化为一幅作品。让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现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滕培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218-219.
[2]王晓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64.
[3]张登俊.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11):141-143.
[4]王纪.小学美术学生个性培养思路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