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简而言之,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从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始,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人文性则承担着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策略
引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如将“戏曲、脸谱、太极、皮影、茶艺”等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本知识巧妙结合。
一、依托传统文化,整合文本内容
【案例】湘少版三年级上册Unit?9?It’s?a?mouth课堂中以京剧脸谱为切入点。
第一步:趣味认读、学习新知。将京剧脸谱中独有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形状单独剪彩出来,同时分别用英语描述:
“Eye?looks?like?a?bird.?Nose?looks?like?a?bone.?Mouth?looks?like?a?hat”,以此帮助学生辨别器官。接着将剪纸贴在提前?画好的脸谱框架里,层层揭晓脸谱面容,学习知识:eye、nose、mouth、ear。
第二步:甲骨文与单词抽象结合,巩固新知。以现有文字作为桥梁联系甲骨文和英文,让孩子来猜对应的单词。在古今衔接、中西对照的趣味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第三步:情感升华、课外延伸。一个京剧脸谱最凸显的部位是眼睛,每个人都要保护爱惜自己的眼睛,同时也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人文性则承担着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课的设计结合脸谱和甲骨文恰到好处的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英语结合的神奇之美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
提高文化平等意识,保持民族本色,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英语去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放弃传统文化而去学习西方文化,而是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和丰富文化,以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做好英语教学实践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加关注中西方文化,知道二者存在的差异,感受到二者的不同。只有掌握好二者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另一种文化。利用英语更加合理地表达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dragon这个单词的时候,应该将它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它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通过对比讲解,使学生明白中西文化在理解dragon这个单词上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不断丰富任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
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并掌握常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规范的表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单词、词组的时候,教师要将其与传统文化的学习联系起来,强调其承载表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与春节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除夕的来源,在学习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解屈原的故事,这样能够使学生知道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学会用英语表述,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英语教材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
目前英语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有必要利用传统文化来充实教材内容。例如,可以加入孟母三迁、除夕、屈原、大禹治水等有关内容,还可以将一些简短、经典的文章加入到英语教材中,充实教材内容,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5加大传统文化测试和考核的比重
例如,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哪些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在笔试和口语测试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6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为直观和全面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课堂容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专题片光盘、网络教室资料库、互联网的中英文资料等,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使资料获取更为便捷,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结束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克莱尔?克拉母契认为“如果语言是被看作社会实践,文化则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文化意识必须被看作语言水平形成的必要之物和语言水平的反应。”英语的学习除了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做为一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将认识到英语也是弘扬传中华统文化的工具与手段,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做走心的教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和英语学科的双重魅力。
参考文献:
[1]丁晓雪.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
[2]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
考试周刊,2013,(7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