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杨丹丹
[导读] 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对于音乐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  要: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对于音乐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和音乐教师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能力和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能力两方面来展开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笔者认为这两方面是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 音乐专业知识能力 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能力 基本功
        引  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在美育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夯实基础,锤炼基本功。
        
 一、教师个人所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能力
1.音乐教师能力之“唱功”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唱功”最为广泛。小学音乐课以唱歌为主,所以就少不了教师的范唱、教唱环节,那么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能符合小学的音乐课堂和学生的审美呢?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很是纠结和苦恼,如果用民族唱法来演唱的话,大部分的儿歌不适合,如果用美声唱法来演唱的话,学生更是接受不了,通俗唱法也不太合适,原生态唱法就更不用说了,面前的大部分学生就是原生态。我也见过一些音乐老师自己嗓音条件非常好,在听她说话声音时就是一种享受,再听她唱起歌来就非常难过了,原因很简单,作为音乐教师没能掌握歌唱的技巧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何谈教授?可见“唱功”对于教师本身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所纠结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就是用自然的声音稍加积极的状态来演唱,气息拖着声音走即可,尽量使用半声唱法,保护嗓子最关键,一定要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唱歌时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应注重的是歌曲整体意境的表达。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实用,同时也更利于学生的模仿。
2.音乐教师能力之“琴功”
        小学音乐课堂上,有动听的歌声还不够,如果能配上优美的琴声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这就是大学期间钢琴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展的重要原因。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就低年段的来说,左手的伴奏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伴奏织体和最基本的正音级来完成,高年段的可以在和声编配上稍复杂一些或尝试无旋律的伴奏,好的效果就需要老师前期备课时做到精细,在整理思路和书写教学设计时,还需要编配歌曲的伴奏并多加以练习。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是非常崇拜面前的这个音乐老师,不仅歌唱的好,琴弹的也棒,如果再会演奏几种小乐器,不时的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堪称“完美”!
3.音乐教师能力之“舞功”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是“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样样都行,对于欣赏者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对于音乐教师本人来说,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只有自己才知道。从基本的形体练习、律动到多种风格舞蹈的学习,再到最后自己能够编排完整的舞蹈动作并教授给学生,这期间的任何一个时候都需努力练习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音乐教师能力之“说功”
        小学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优美的琴声、动听的歌声、婀娜的舞姿,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功”。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多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钻研练习,勤思考,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清晰。一般来说,达到以上能力的教师,必须要有三年五载的积累和潜心的学习、修行,如果能有师父指路,加上自己多琢磨、勤反思,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指日可待了。


        有句话说“爱屋及乌”,学生会被老师的才华所吸引,不知何时学生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节的音乐课都是学生们所期待的,这样美好的音乐课堂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何尝不是每一位教师所向往和羡慕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在常态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不时地给课堂来点小插曲,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教育理论结合课堂实际发挥其课堂教育机智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还要具备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个人所具备的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1.掌握并运用基本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还需很好地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如此,还要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法规、课程标准等等,在其指导下进行备课和教学实践。
        2.精心备课、深挖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
        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班级氛围,有的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有的班级学生文静儒雅,当然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小调皮和小机灵鬼,面对多种形色不一的学情,教师应根据学情的不同制定符合本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努力做到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堂。
        3.开展第二课堂和学习小乐器演奏的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教师发挥个人的特长,利用学校课余时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一门课外课堂教学,可以是合唱、电子琴、舞蹈或民乐等等,给更多没有条件在外面上兴趣班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学校特色的一个展示。不仅如此,还可以在班级进行竖笛或口风琴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一件小乐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还能大大地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只要有一丁点的想法和思考就赶紧拿笔记录下来,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定期写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等。有机会多参加校级和市区级开展的教研活动,课题类的相关内容也要积极参与。慢慢就会发现,有了一定的积累,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更加游刃有余。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
        
        当今社会的现状,还有很多学校是留守儿童学校、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他们和父母聚少离多,交流少之甚少。在学校里,老师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照耀和滋润他们,更像父母一样,温暖呵护他们。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要用歌声去感化这些孩子,用音乐去启迪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无助。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的歌声、动作、琴声和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是缺一不可的,不仅如此,小学音乐教师还需要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夯实基本功,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方法,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将自身所具备的这些基本功和能力综合、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音乐课堂熠熠生辉,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审美体验,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高萩保治:《音乐欣赏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2]《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书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