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课程,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教师要认真上好小学体育课,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1、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绝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需要父母和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对孩子在平时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规范的示范动作,教师标准、大方、优美的姿态和动作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合作意识、班级荣誉感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积极参与运动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科学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正确、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技巧,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2、巧妙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游戏是小学生都爱玩的,特别是体育游戏,只要提到游戏,很多学生都非常乐意参与其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体育课程中设置游戏这一环节,能够大大满足学生的运动、游戏、娱乐的愿望,使他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练习跳远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站成一排,戴上小松鼠、小猫、小兔子、小狗等小动物的头饰比赛谁跳得更远,由头戴老虎或者大灰狼头饰的同学担任裁判,这样的跳远比赛游戏活动,特别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应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们去学习,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3、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他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站在一旁观看,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必须亲自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是新课标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敏捷,善于观察事物,对任何问题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借机利用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胆的想象力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跳绳,既可以一个人跳还可以两个人,甚至三个人跳。篮球传球教学,一个人对着墙传,两个人对传,三个人交替传,四角传球等等;可以原地传接球练习,还可以行进间练习。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既健体又健心的效果。
5、合理安排课时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一堂好的体育课既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时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给予学生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